笼养蛋鸡常见疾病:产蛋下降综合征
笼养蛋鸡,作为我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蛋率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只是,产蛋下降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蛋鸡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深入剖析产蛋下降综合征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为养殖户提供有益参考。
产蛋下降综合征,顾名思义,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蛋鸡疾病。该病毒主要侵害产蛋期鸡只,导致产蛋率骤降。
产蛋率下降:通常比正常鸡的产蛋率低得多,甚至可能只有正常鸡产蛋率的一半。
蛋壳质量下降:蛋壳颜色变浅,质地变薄,易碎。
蛋形异常:蛋形不规则,大小不一。
食欲下降:病鸡食欲不振,采食量减少。
精神萎靡:病鸡精神状态不佳,活动量减少。
二、防治措施针对产蛋下降综合征,养殖户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措施 | 具体操作 |
---|---|
疫苗接种 | 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免疫接种,提高鸡群免疫力。 |
加强饲养管理 | 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鸡舍清洁、通风,降低应激因素。 |
定期消毒 | 定期对鸡舍、饲料、饮水等进行消毒,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
淘汰病鸡 | 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淘汰,防止病情扩散。 |
检查钙的供应水平:预防该病的基础是确保鸡群有充足的钙供应。除了正常饲喂日粮外,下午让鸡自由采食贝壳碎粒或石灰石碎粒。坚持饲喂配合饲料或在产蛋前期添加适量的VC或VD,同时保持磷钙比例平衡,产蛋鸡配合饲料中的钙量不应少于3~3.5%,可利用磷保持在0.45%左右。
寄生虫病防治:主要是白冠病,气温20℃以上时发病严重。蛋鸡产蛋率下降10%~40%不等,病鸡鸡冠苍白,血液稀薄,拉绿色稀粪,死前咳血,产蛋鸡死亡率一般较高。防治措施包括使用驱虫药物、改善饲养环境等。
啄癖防治:雏鸡在脱换绒毛时啄羽囊、啄趾,青年鸡和成年鸡啄尾羽、背羽,产蛋鸡啄肛、啄蛋等。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①密度过大,鸡群拥挤不堪。②空气污浊,通风不良,光过强,鸡过肥,多表现啄羽。③鸡体有羽螨,痒感也互啄。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使用药物等。
鸡新城疫,简称ND,又称亚洲鸡瘟或鸡瘟,其病原为鸡新城疫病毒。该病毒感染各日龄鸡,表现为急性、烈性传染病。症状包括下痢、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四个类型。
要预防鸡新城疫, 要确保饲料中钙的供应充足。除了常规饲喂日粮外,下午应让鸡自由采食贝壳碎粒或石灰石碎粒。同时,坚持饲喂配合饲料或在产蛋前期添加适量的VC或VD,保持磷钙比例平衡,产蛋鸡配合饲料中的钙量不应少于3~3.5%,磷保持在0.45%左右。
寄生虫病,如白冠病,在气温20℃以上时发病严重。蛋鸡产蛋率下降10%~40%,病鸡鸡冠苍白,血液稀薄,拉绿色稀粪,死前咳血,产蛋鸡死亡率一般较高。
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的主要传染病包括减蛋综合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鸡非典型新城疫等。产蛋下降综合症是一种常见家禽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感染后,鸡的产蛋率会受到显著影响,通常比正常鸡的产蛋率低得多。
新城疫感染鸡群以突然发生群体性产蛋下降为特征。开始发病时有或没有一般性的下痢、食欲下降和萎靡不振,随后蛋壳褪色,接着泛起软壳蛋、薄壳蛋。薄壳蛋的外表粗糙,一端常呈细颗粒状如砂纸样。产蛋下降通常发生于24~36周龄,产蛋率降低20%~30%,甚至50%,产无色蛋、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
日粮应根据不同的品种、产蛋率科学配制,使能量和生产性能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产蛋率高于80%时蛋能比以60为宜,产蛋率在65~80%时蛋能比以54为宜,日粮总能水平一般在10.4~11.3MJ/kg左右,可有效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同时不影响母鸡的产量。在饲料中添加适宜胆碱、肌醇、蛋氨酸、维生素E、维生素B12及亚硒酸钠等嗜脂因子,能防止脂肪在肝脏内沉积。
笼养蛋鸡疲劳症,又称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鸡的日粮中钙磷及VD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当引起,多发生于开产后不久或产蛋前期。病鸡常侧卧于笼内,不能站立,以后瘫痪,反应迟钝,不少病鸡发生翅和腿骨骨折,骨壁薄而脆。本病常见于高产鸡,在产蛋的旺季尤多发生。
防治啄羽,可用1~2%的石膏粉混饲半月。防治脱水,可选用2%的食盐混饲2~3天。治疗啄癖,可选用啄毛灵、啄羽灵等药物。发生外寄生虫时,可用敌敌畏、敌百虫等药物杀灭寄生虫。鸡群发生啄癖亦可将蔬菜、青草吊于鸡群之上,以转移其注意力。
笼养蛋鸡发生此种疾病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它们缺少足够的锻炼,导致体内沉积了过多的能源物质。鸡群中最易得此病的是高产蛋鸡。本病病变包括腹部累积大量脂肪;肝脏肿大,易于损坏,并有凝固血块,说明在鸡死之前发生了出血现象。
防治病毒性疾病, 要加强鸡舍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鸡只免疫力。最后,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