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蛋鸡苗育雏技术,关注雏鸡生长发育

缓解雏鸡失水和脱水状况,避免脱水引起的绒毛脱落、脚趾干燥等现象,提高成活率。

蛋鸡苗育雏技术,关注雏鸡生长发育

春季较暖,雏鸡生长发育快,体质结实,成活率高。前期为了促进雏鸡早采食、早饮水,光照强度要大一些,以后随雏鸡的生长而减弱,一般在10㎡的育雏舍内点一盏60W的灯泡,可以满足光照需求。出壳蛋鸡苗前半个月要36度为宜,低于此温度怕冷,高于这温度容易脱水。

蛋鸡苗育雏技术要点
项目 具体内容
温度控制 育雏开始温度要求33℃~35℃,5天以后每天降低0.5℃,直到24%。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的稳定性要求越高。
光照管理 0~3日龄,23~24小时光照,4日龄至20周龄,自然光照,21周龄,将光照增加到每日13小时。
饲养密度 育雏初期,每平方米笼底面积以饲养40~50只为宜。因为日龄的增长,密度应逐渐降低。
环境湿度 育雏初期,环境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因为雏鸡的生长,湿度应控制在50%左右。

适宜的温度是关乎育雏成败的第一条件。温度低,雏鸡畏寒扎堆,卵黄吸收不良,易诱发白痢甚至挤压死亡。温度过高,雏鸡正常代谢受抑制,食欲减退,体质弱,发育迟缓,易诱发啄癖。

饲养雏鸡先初饮后开食。初饮时加入葡萄糖、电解多维,以促进肠道蠕动、卵黄吸收、排出胎粪,增进食欲有利于开食。开食应在初饮后3~4小时,每次喂量应掌握在喂后20~30分钟吃完为宜。

育雏期的通风和保温是一对矛盾。特别是冬季,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适宜的温度。育雏前期应以保温为主,兼顾通风换气。

选择信誉好的种鸡场和孵化场。健康的雏鸡体格结实,手握感觉充实,有弹性,精神活泼,眼睛明亮无分泌物。绒毛丰满整洁,色素鲜艳,长短适中。蛋黄吸收良好,脐口闭锁干净平整,泄殖腔口附近羽毛干净,无白色粪便,体重不宜过大或过小。

鸡群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饲养方式、季节和鸡舍结构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弱雏体质差,经不起拥挤,密度要低。鸡舍通风不良时也要降低密度。

环境湿度适宜,合理控制光照,适当通风换气,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育雏期培育目标是通过对0-6周龄的雏鸡进行严格、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培育出符合其品种生长发育特征健康无病、体重、体尺达标的均匀合格雏鸡。

蛋鸡养殖户时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两家同时接雏,雏鸡厂家相同、同一车运输,但是雏鸡成活率表现上差异较大。做好初饮和开食能够快速刺激鸡只饮水和采食,促进免疫和消化系统发育,提高体重均匀度和降低死淘率。

蛋鸡跟肉鸡不同,蛋鸡主要是用来产蛋,培育好蛋鸡雏鸡关系到之后蛋鸡的存活率跟生产性能,那么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一同了解一下蛋鸡苗的育雏技术。

育雏是整个养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对鸡的以后的健康状态跟生长发育起决定性的作用。

解释完蛋鸡苗育雏技术,关注雏鸡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的意义,再解读育雏技术:雏鸡成长关键期解决方案。

蛋鸡苗育雏技术,关注雏鸡生长发育
育雏初期环境湿度控制 初生雏鸡选择标准 光照管理

光照除用于保证雏鸡能吃到饲料外,主要是刺激机体的生理发育。因为日龄的增长,育雏的光照原则是不可增加光照强度,应逐步减少光照时间和减弱光照强度。即0~3日龄,23~24小时光照,4日龄至20周龄,自然光照,21周龄,将光照增加到每日13小时,22周龄起每周递增1小时至每日光照达16小时为止。

饲养密度与通风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能有效地提高雏鸡成活率。雏鸡喂料应该喂给新鲜全价配合饲料,因为全价配合饲料可提供能量、蛋白质、矿物质、钙、磷等营养物质的需要,并根据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营养需要配方,可加快鸡的生长发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