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肉鸡食盐中毒,因过量摄入食盐导致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食盐中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肉鸡食盐中毒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肉鸡食盐中毒,因过量摄入食盐导致
饲养管理因素

目前肉鸡的饲养管理是根据不同阶段的肉鸡需求来提供适宜的营养,进行科学的配料。只是,如果配方不合理,操作不规范等都易导致含盐的添加量过高而导致中毒。管理不当,如鸡的饮水量不足,发生应激反应,也会导致含盐中毒的发生。另外,如果肉鸡使用口服补液盐等含盐物质时用量不当,同样会导致肉鸡含盐中毒。

病鸡症状

病鸡无食欲,饮欲极强,口、鼻流出大量分泌物,下痢、神经过敏、步态不稳或瘫痪,后期呈昏迷状态,呼吸困难,嘴不断地张合,头颈弯曲,卧地挣扎不起,最后衰竭死亡。

病因分析

肉鸡食盐中毒的病因分析、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唐政摘要,鸡饲料中的食盐含量适宜控制在0.35%~0.37%,才可满足鸡群正常生长发育所需。但如果鸡摄取过多的食盐就会导致中毒,主要表现出增加饮水、发生水肿、肌肉无力、无法稳定站立、出现痉挛,甚至发生死亡。

饲料因素是肉鸡食盐中毒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配制饲料时,食盐的添加量过高超过了肉鸡正常的需求量,经过长期的饲喂而导致该病的发生。引起饲料中食盐量过高的原因是称量不准确,饲料混合不均匀,造成局部食盐浓度过高,食盐的颗粒过大等;另外,即使不单独添加食盐也可能会出现食盐中毒的现象,在肉鸡饲料中使用大量盐度过高的鱼粉,或者在配料时使用非常规的饲料,如果这些饲料中含盐量过高,没有经过测定,会引起肉鸡中毒。

实验室诊断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鸡的病料少许,染色后镜检,结果并未观察到致病菌体;取病料无菌接种于各类型培养基中不见有菌落生长;取病死鸡的病料,混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稀释后镜检,未见各寄生阶段的球虫存在;另外,取病鸡食用的饲料使用水浸法硝酸银测定,可发现其中的含盐量超过了正常需要量。

鸡食盐中毒的情况有轻有重,所以症状也不相同。症状轻微的,饮水增加,粪便稀薄或者混有稀水。症状严重的,病鸡羽毛松乱无光、高度兴奋不安...

预防措施

充分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在肉鸡的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方法来有效的预防此病发生。加强饲料的管理与配制工作,在配制饲料时要注意根据肉鸡不同的生长阶段计算含盐的需求量,并在添加时要严格控制好用量。选择饲料原料时要注意其中的含盐量,购买优质的鱼粉以及其他类的饲料添加物。然后根据这类饲料中的含盐量来确定食盐的用量,以免发生重复用盐的情况。在搅拌饲料时要充分,防止造成局部饲料中含盐浓度过高。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给肉鸡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工作,使肉鸡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病理变化

该病的病理变化较为明显,病死鸡会发生全身性的水肿。头部发生骨质疏松,腿骨易发生骨折。食道、嗉囊、胃肠黏膜充血或者出血,嗉囊充有大量的黏液。肌胃柔软,小肠的前段充血或者出血,严重时会发生全肠管充血,小肠黏膜增厚,大肠壁变薄。肝脏肿大,肺部瘀血,有的会发生肺水肿,肾脏变硬,颜色变浅,心包积液,心脏扩张有出血点,心包囊内积水,脑膜下的血管扩张,有出血点。

饲养管理不当,养殖环境恶劣等会导致肉鸡的抗病能力下降,使一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生理机能失调,导致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在体内运转、吸收和利用,含毒物质在胃肠道内大量的蓄积,从而引发食盐中毒。

肉鸡发生食盐中毒后并没有适宜的解毒药。在确定为食盐中毒后要立即停喂含盐量过高的饲料,同时提供充足的饮水,全天不间断的供应清洁的饮水,但是病情较为严重时则要间隔饮水,防止发生水肿。可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多维等,同时改喂无盐的易消化饲料.直到恢复正常为止。在治疗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继发其他疾病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含盐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因含盐的摄入量、病程的长短以及肉鸡自身的体质条件的不同,临床症状表现的轻重也不同。其中以慢性含盐中毒较为常见。病鸡多表现为精神不佳,羽毛蓬乱,体质较差,食欲下降,渴欲增强,缩颈闭目,生长发育受阻。腹泻,排泄物为水样的粪便,严重时会呈喷射状。部分病鸡会张口呼吸。在发病的后期,病鸡会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出现肢体无力、共济失调、弓角反张,最后会完全的瘫痪,有的还会昏迷嗜睡。

肉鸡食盐中毒,因过量摄入食盐导致,表现为食欲减退、脱水等症状。的内容已结束,现在切换到食盐中毒肉鸡案例解析及防控策略。

饲料因素:食盐中毒的“元凶”
肉鸡食盐中毒,因过量摄入食盐导致

饮水因素在肉鸡食盐中毒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适当浓度的盐水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啄癖,但若饮水中的含盐浓度过高,则会引发中毒。尤其是雏鸡,对含盐的敏感度更高,饮用高浓度盐水可能导致大批死亡。

预防食盐中毒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科学配制饲料、合理控制饮水。具体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严格控制饲料中的食盐含量、定期监测饮水中的含盐量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