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大黄鱼仿生态养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在追求高效水产养殖的同时,我们也不忘尊重自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新模式。大黄鱼仿生态养殖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大黄鱼仿生态养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池塘条件
项目 具体要求
海水围塘面积 3--6公顷
池塘形状 长方形
水深 2——5米
沟深 1.5—4.5米
水位 0.8-1米
海水比重 1.0150—1.0190
PH值 7.2—8.4
溶解氧 ≥4mg/L
水温 2—35℃

此外,池塘中可混养对虾、白虾、梭子蟹、蛏子等,以提高水体利用率。在鱼种入池前7——15天,用生石灰每亩10——30公斤消毒灭菌。

病害防治

以防为主,加强日常水质管理;饵料要新鲜;食台经常用二氧化氯泼洒消毒。常见病如下:

肠炎病:轻者食欲减退,重者拒食,甚至烂肠死亡。防治措施为选择新鲜饵料鱼,减少投饵量,饵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或渔用氟呱酸。

烂鳃病:病鱼在水面打转,检查鳃有寄生虫且鳃部分烂死。采用二氧化氯部分水面泼洒,或者用晶体敌百虫挂袋。

成鱼捕捞

经过四到五个月的养殖,大的个体已达400克以上,可根据市场需要用放笼即定置网捕捞。笼捕大黄鱼损伤极少,可为其活鱼运输提供保障。

饵料及投喂

首选饵料为新鲜低值鱼及沿海小鱼虾自行加工成鱼糜,加以粗饲料及添加剂作配合饲料。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也要经过新鲜饵料鱼与饲料混合的一段驯化时间。

驯化后期

鱼种每天在发出投饵信息后能自然集群至投饵台,这时就要掌握投饵量的多少,以上一次鱼儿摄食情况为基准,且掌握全天总投饵量不超过鱼总重的10%。

水质管理

每天6:00和14:00测量水温;保持水质清鲜透明度20—40厘米;水温在18-28℃之间,日常每隔二天换水换水量为全池1/4-1/3;当水温在13-18℃之间,每隔四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25%;当水温低于13℃,视水质变化而定,基本不换水;当水温高于28℃,每天换水,换水量在1/3左右。

养殖环境打造:模拟自然,提升存活率
大黄鱼仿生态养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鱼种选择与运输:确保品质,减少应激

选择鱼种时,注重规格的均匀性,无体伤、无病害且活动能力强。采用活水运输,减少鱼种在运输过程中的应激。放苗时间选择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经过五个月的养殖,鱼种可达商品规格。

驯化入池:适应环境,健康成长

鱼种入池后,前两天不投饵,让鱼种适应新环境。之后,在池塘圈养,设置食台,开始驯化。驯化阶段主要工作是定点、定时投喂,并逐渐增加投饵量至适量,同时注意饵料新鲜度。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鱼种能自然集群至投饵台,这时即可拆除圈养围网,让鱼种进入全池活动。

水质管理是仿生态养殖的关键环节。每天定时测量水温,保持水质清鲜透明度,适时换水,确保水温适宜。当水温低于13℃或高于28℃时,需特别关注水质变化。每隔一个月使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休闲渔业:开拓市场,提升价值

大黄鱼为海区名贵经济鱼类,既可美食又可观赏。在养殖区域开展休闲渔业,如观光、钓、赏、食一条龙,可提高大黄鱼商品价格,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仿生态养殖,大黄鱼的新未来

大黄鱼仿生态养殖技术在提升养殖品质、降低病害风险、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大黄鱼仿生态养殖有望成为未来渔业发展的新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