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养殖细菌性烂鳃病是鲶鱼常见疾病
鱼类细菌性疾病种类繁多,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鱼类的危害尤为严重。在鲶鱼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烂鳃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对养殖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疾病名称 | 病原体 | 主要症状 |
---|---|---|
细菌性烂鳃病 | 柱状嗜纤维菌 | 病鱼体色发黑,鳃盖、鳃瓣充血发炎,鳃丝末端腐烂缺损 |
寄生虫性烂鳃病 | 车轮虫、指环虫等 | 鳃丝变形,鳃瓣肿胀,鱼体消瘦 |
一、成因及流行情况
1. 成因:细菌性烂鳃病主要由柱状嗜纤维菌感染引起。该菌在水质差、底质恶化的环境中大量繁殖,进而感染鲶鱼。
二、症状及诊断
1.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鳃瓣充血发炎,鳃丝末端腐烂缺损,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游动缓慢。
2. 诊断:可通过观察病鱼症状、采集鳃部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三、防治策略
1.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更换水源。
科学投喂,避免过量投喂,减少残饵。
加强养殖环境消毒,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池进行消毒。
使用抗生素,如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进行针对性治疗。
改善水质,调节pH值,增加溶氧量。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免疫力。
四、案例分析
使用氟苯尼考进行针对性治疗,连续使用5天。
增加溶氧量,调节pH值,改善水质。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免疫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鱼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养殖户的生产损失得到有效控制。
细菌性烂鳃病主要由柱状屈挠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色发黑,头部尤为明显,俗称“乌头瘟”。病鱼游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片上会出现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丝末端黏液增多。
显微镜下观察,草鱼鳃瓣感染粘细菌后,引起的组织病变不是发炎和充血,而是病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性出血。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小窗。
针对细菌性烂鳃病,
1. 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山青五黄散,连用3~5天。
2. 使用鱼健康高纯度液态二氧化氯进行消毒,调节水质,预防细菌疾病、消灭绿藻,调节pH值、增加溶氧量,消味除腥除臭效果明显。
三、未来展望1. 提高养殖户的疾病防治意识,加强养殖技术培训。
3. 科研机构应加大研究力度,开发新型防治技术和药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