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私自分装双汇香肠,重量竟缩水一半
你是否也曾在超市货架上,拿起一包双汇香肠,却发现重量不对劲?近期,有关双汇香肠私自分装、重量缩水的事件,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质疑。本文将带你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真相。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
2023年3月 | 消费者发现双汇香肠重量缩水 | 引发消费者质疑 |
2023年4月 | 媒体曝光双汇香肠私自分装现象 | 引起社会关注 |
2023年5月 | 双汇集团回应,表示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 事件暂时平息 |
据江西都市频道报道,记者暗访南昌双汇车间,发现工作人员穿的工作服发黑发臭,猪排掉地上直接捡起来装袋入库,毛巾在脏水里洗一洗再拿起来擦香肠,多名员工未按操作流程消毒,排风系统形同虚设。
问题根源:私自分装,重量缩水据了解,双汇香肠私自分装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控制和追求利润。一些经销商为了降低成本,将整箱香肠拆分后重新包装,以次充好,导致消费者购买到的香肠重量缩水。
此外,一些经销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还会在包装过程中添加其他物质,以增加香肠的重量,进一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事实上,这并非双汇香肠第一次出现质量问题。近年来,双汇产品多次被曝光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如瘦肉精事件、火腿肠过期等。
2021年7月,《消费者报道》整理了国家及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结果显示,双汇产品在抽检中检出的问题最多,其中包括菌落总数超标、检出禁用抗生素等。
行业反思:加强监管,保障食品安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企业也应提高自律意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确保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提高警惕,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自身权益。
消费者在使用双汇香肠时,发现产品缩水,心生疑虑。一位消费者在吃了半截香肠后发现白色异物,继续剥开后出现大面积异物。从生产日期来看,到消费者手中已有60多天时间,双汇王中王便出现质量问题,这不禁让人质疑产品的密封性。
销售策略:日期与代码的关联双汇集团邯郸销售方工作人员表示,鉴定双汇王中王火腿肠卖出前是否被动过手脚,主要是看箱子上的日期和代码与箱里边的香肠外包装上的是否一致。只是,这样的说法是否能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呢?
监管力度:从源头抓起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监管部门需从源头抓起,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对于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要严肃处理,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未来展望:行业自律与消费者意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