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副伤寒病是蜜蜂常见传染病,表现为食欲减退、行动迟缓、腹部膨胀等症状
蜜蜂副伤寒病,顾名思义,是由蜜蜂哈夫尼肠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体两端钝圆,长度在1~2微米,宽度在0.3~0.5微米,能够自行运动,但无法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对热和化学药剂的耐受力较弱,在沸水中只需1~2分钟即死亡,在58~60℃的热水中也只能存活30分钟。
蜜蜂副伤寒病的症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腹部膨大,体色变暗
行动迟缓,体质衰弱
下痢,排泄物为深棕色稀糊状
严重时,病蜂可能无法飞翔
此外,染病蜂群在早春排泻飞行时,会排出许多粘稠、半液体状的深褐色粪便,检查蜂箱内部可以发现尚有足够的饲料储备,但全部巢脾都被粪便弄脏了。
蜜蜂副伤寒病常在冬末春初发生,春天一开始蜜蜂副伤寒病就可能由病蜂群向健康蜂群传染。抽换巢脾、迷巢蜂或盗蜂、公共水源的污染都是疾病传播的途径。通常蜜蜂副伤寒病的潜伏期为3~14天,其死亡率达50~60%左右。
四、防治方法
预防:越冬蜂群要留足优质的饲料蜜脾,在蜂场中设置清洁的水源,供蜜蜂饮用。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蜂用柠檬酸对蜜蜂副伤寒病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治疗: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治疗效果最好,每千克浓糖浆加复方新诺明1~2克和氯霉素2克,混匀后每框蜂一次喂50~100克,每隔3~4天喂一次,连续3~4天。
五、案例分析某蜂场在2019年冬末发现蜜蜂副伤寒病,由于及时发现并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该蜂场在短短一个月内成功控制了病情,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蜜蜂副伤寒病是养蜂业中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了解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对于养蜂人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确保蜂群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症状 | 描述 |
---|---|
腹部膨大 | 病蜂腹部明显膨胀,体色变暗 |
行动迟缓 | 病蜂行动迟缓,体质衰弱 |
下痢 | 病蜂排泄物为深棕色稀糊状,严重时无法飞翔 |
蜜蜂副伤寒病,这一听起来令人不适的病症,却对蜜蜂养殖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它不仅会导致蜜蜂腹泻,甚至可能夺走蜜蜂的生命。以下,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病症的成因、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蜜蜂副伤寒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蜜蜂腹部膨胀、体色变暗、行动迟缓、体质衰弱,有时还可能出现翅膀麻痹和腹泻。严重时,病蜂的排泄物会大量聚集在蜂箱底部和巢门口,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此外,病蜂的肠道呈灰白色,内充满深棕色稀糊粪便。
一旦发现蜜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情扩散。同时,应尽快进行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
三、防治策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在蜂场中设置清洁的水源,供蜜蜂饮用。
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蜂用柠檬酸,以增强蜜蜂的免疫力。
定期清理蜂箱,保持蜂箱的清洁和卫生。
在治疗方面,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是常用的药物。每千克糖浆加复方新诺明1-2克和氯霉素2克,混匀后每框蜂一次喂50-100克,每隔3-4天喂一次,连续3-4天。
李先生的案例表明,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蜜蜂副伤寒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加强蜜蜂哈夫尼肠杆菌的研究,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提高养蜂人的防控意识,普及蜜蜂副伤寒病的防治知识。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蜜蜂副伤寒病的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