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棘蜈蚣: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蜈蚣科
分类 | 描述 |
---|---|
门 | 节肢动物门 |
纲 | 多足纲 |
科 | 蜈蚣科 |
少棘蜈蚣,这一大自然的神奇馈赠,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多藏身于阴暗潮湿的角落,夏季雨后,你或许能在山间石块下发现它们的身影。捉到后,经过简单的处理,便成了珍贵的药材。
少棘蜈蚣是中国传统的药材,载于《本草纲目》中。蜈蚣为少棘蜈蚣的干燥全体。夏季于雨后上山翻动石块,或于房屋附近的砖石堆中捕捉。捉后用沸水烫死,然后用两头削尖的细竹签,插入头、尾两部,借竹片弹力,使其伸直,置阳光下晒干。药材呈扁平长条形,长约14-16厘米,宽约0.6-1.0厘米。全体由22节构成,最后一节细小,称尾脚。头部红褐色,有触角和毒钩各一对。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并有两条突起的棱线。腹部黄棕色,瘪缩。每节有足1对,黄红色,向后弯曲,最后的一节如刺。稍有腥气,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
蜈蚣:节肢动物中的多足者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唇足纲、蜈蚣目、蜈蚣科的动物,别称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喜欢栖息于潮湿阴暗的地方,以各种昆虫为食。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而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纲。体表骨骼化,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质组成的表皮,亦称外骨骼。
生活习性蜈蚣在春、夏之间产卵,卵数多在15-35个之间,椭圆形,长3-3.5毫米。雌虫具有蜷曲身体,环抱卵群孵化,和保护幼虫的习性。幼虫与成虫的步足数目相同。雌雄两性肛生殖节异形。
生长繁殖少棘蜈蚣体长110~130毫米。头板和第1背板呈金红色,与墨绿色或黑色的其余背板显著不同;头板的后缘覆盖着第1背板的前缘。步足为黄色,但最末步足多呈赤褐色,无跗刺而有爪刺。齿板有5个小齿。基侧板突起末端常有2个小棘,罕有1或3个小棘。雄性生殖区前生殖节胸板两侧有生殖肢。雌性产卵时,身体呈“S”形,卵粒由身体末端的生殖孔排出,并在第8、9体节的背板上粘结成团,由母体巧妙地将卵团环抱起来进行孵化。
蝗虫是少棘蜈蚣的美食。但在猎食的时候,蜈蚣预备进攻的时候要长一些,似乎是要进一步确保目标的锁定和时机的把握。因为蝗虫一旦受惊跃起,捕食计划就会全部落空。确认时机后,少棘蜈蚣的头胸部会像导弹一样弹出,直击蝗虫的胸部前端——据说这是一个致命的神经中枢的所在处。目标被毒颚嵌入后,很快就一命呜呼,随后就像潮虫、小蜘蛛一样的被快速享用。但蝗虫家族的成员并非全部都是小个子,笨蝗——一种成年后后足可以把我的手掌蹬伤的蝗虫,一跃则可以飞行十多米远。
我国分布最多的是少棘蜈蚣。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小斑点,继而体表失去光泽,最终因拒食消瘦而死亡。
蜈蚣的鉴定,中药鉴定技术至关重要。一、来源鉴别: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蜈蚣科少棘巨蜈蚣干燥体。二、性状鉴别:扁平长条状,具环节22条,头暗红色,背板棕绿色,具光泽,常有两条纵沟纹,质脆,断面有裂隙。江苏、浙江。
药理作用蜈蚣对戊四氮、纯菸碱和硝酸士的宁碱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对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的能力。
外形特征少棘蜈蚣,别名金头蜈蚣,是模棘蜈蚣的近似种。体长110~130毫米,喜居于潮湿阴暗的处所,多以其他节肢动物为食。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常见。少棘蜈蚣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熄风解痉、消肿解毒的功能。
化学成分含有两种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酪氨酸、亮氨酸、蚁酸、脂肪油、胆甾醇等。
性畏光,白天潜伏在石块下或乱石间,黑夜四出捕食昆虫,也能用毒颚杀死小型的脊椎动物。它们也食同类。一般在10月以后,天气转冷时钻入泥土,潜伏于离地面10-13厘米深的土中越冬。次年惊蛰后,因为天气转暖,出洞觅食。
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甲壳纲——鲎、蟹蛛形纲——全蝎多足纲——蜈蚣昆虫纲——土鳖虫、僵蚕等棘皮动物门身体辐射对称,体表具保护性的棘状突起。节肢动物门两侧对称,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附肢分节,体外被坚硬外骨骼,生长过程需蜕皮。
烧鸡栖息于阴暗潮湿避光的空隙角落以及朽木当中昼伏夜出以其它节肢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在天气转冷时钻如十公分以上深的泥...有熄风解痉、消肿解毒的功能,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口眼歪斜、淋巴结结核、肿毒疮疡等。用量1-3条。
节肢动物门唇足纲蜈蚣目少棘蜈蚣蜈蚣科节肢动物别名金头蜈蚣。身体呈扁长形,由22个环节构成。头板和第1背板金黄色,自第2背板起墨绿色或暗绿色,末背板近黄褐色,胸腹板和步足淡黄色。头板前部的两侧各有4个单眼,集成左右眼群。颚肢内部有毒腺。齿板前缘具小齿5枚,内侧3枚小齿相接近。步足21对,最末步足最长,伸向后方,呈尾状。 水对于少棘蜈蚣的生存至关重要,每隔两至三天必须给它们喂一次水。喂水的方式非常简单,只需将一点自来水滴在石头瓦片上那些微小的凹陷处就是了。蜈蚣会很快伏上身去贪婪的吮吸。有时放入一块多汁的梨肉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在保持供水的前提下,少棘蜈蚣不吃食也可以度过至少1周的时间。少棘蜈蚣多以其他节肢动物为食:多汁的潮虫、体型较大的蚂蚁、蝗虫、蝉都是它的最爱,即使连泽蛙都不放过。它那对骇人的大毒颚是捕食的得力工具。猎物一旦被盯上,就很难逃脱它那精、准、狠的攻击。那对威风的念珠状触角对少棘蜈蚣的生存而言,似乎至关重要。几乎每次进食后,它都会把两只触角轮流垂到颚边,进行非常细致的清理。这些触角上一定分布着发达的感觉器,若粘上污渍,会对其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它们只有一对单眼,根本无法看清东西。 蜈蚣在夜晚总处于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一旦发现有情况,就立即将身体缩成微略的S型,然后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出击。我要是投入像蚂蚁、潮虫、蜘蛛这样的小型猎物,通常没等我反应过来,便已被它的毒颚牢牢地嵌住,仿佛它们根本没有接触饲养瓶的底部,在我一投入就被接住的一样。猎物亦没丝毫反抗的迹象,就如一个遗失在道上的宝贝被一贪财的过路人突然发现一样,只有被攫取为囊中之物的命运。这一固定动作通常会持续几分钟,似乎是为了等待猎物被完全麻醉,然后,进食才正式开始。少棘蜈蚣先用大颚破开猎物的外壳,再像饮水一样卷动自己的颚和唇须,享用猎物多汁的“内容物”,直到剩一空壳为止,进食通常很快,即使对下面讲到的大个头蝗虫也是如此。 日常湖北随州胜隆蜈蚣养殖基地蜈蚣养殖技术好,湖北最大的养殖基地蜈蚣俗称是百脚虫,属多足纲、整形目、蜈蚣科。我国人工饲养的蜈蚣多是少棘巨蜈蚣。此外,还有多棘蜈蚣、哈氏蜈蚣、越南蜈蚣、模棘蜈蚣、亚马逊蜈蚣等。下面湖北随州胜隆蜈蚣养殖基地为大家分享蜈蚣养殖的技巧。蜈蚣养殖千万不能太密集,在蜈蚣生活密度过大或... 日常东南亚的蜈蚣科Scolopendridae的科普大家好,欢迎收看老杨的节肢动物的科普系列的第二期,上一期我所写的的是关于东南亚的异蝎的科普。所以如果还没看上一期的可以按下这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5529836老杨本期要写的... 蜈蚣喜居于潮湿阴暗的处所,多栖息在腐木、石隙间和阴湿的草地等处。捕食策略揭秘
养殖技巧分享
在养殖蜈蚣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导致生存环境恶化。此外,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为蜈蚣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
少棘蜈蚣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市场前景。因为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少棘蜈蚣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未来,我们期待在科学养殖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让少棘蜈蚣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