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夜捉蜈蚣,探索致富新途径
“我年龄大了,跑得慢,也不敢爬山坡,但捡几十条没啥问题。”当地,74岁的王老太说,村里下至10岁的小孩,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腿脚没毛病,眼睛好使,晚上都会去捉蜈蚣。
每年的4、5月和8月下旬,勤快的孛畈村民就会不约而同加入抓蜈蚣的队伍,在孛畈月岭至三里沿线,已经形成专门的蜈蚣“产业”收购链,时不时有前来...
夜幕降临,郧阳区青山镇龚家院、白果树、蓼池、钱家河等多个村庄的不少村民,手拿塑料壶和铁夹子,头戴探照灯,沿着乡村公路和山林,漫山遍野抓蜈蚣。
“我们这里蜈蚣品种好,经常有外地老板主动与我们联系收购。”龚世友说,他曾经在安阳镇收购了一条蜈蚣长达30厘米。每隔一段时间,蜈蚣收购达上万条后,就会有外地老板上门来买。
关键词 | 解释 |
---|---|
蜈蚣 | 一种节肢动物,具有药用价值。 |
农民 |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 |
致富 | 通过某种方式获得财富。 |
繁殖力 | 生物产生后代的能力。 |
觅食 | 寻找食物的行为。 |
收购价 | 购买商品的价格。 |
灯具 | 照明工具。 |
夜幕降临,人们纷纷上山捉蜈蚣
这也催生了不少收购蜈蚣的小老板。”九里岗村陈老板介绍,除了上山捉,靠近河边的蓼池等几个村的村民,夜晚还会开着船,沿着河岸边捉蜈蚣。 “一条长度超过12厘米的大蜈蚣能卖到2.5—2.8元,较小的蜈蚣每条也能买0.8元—1元。”青山镇九里岗村60岁的左师傅说,白天下地干活,如果遇到蜈蚣,也会捉住装进塑料壶
记者看见,在龚世友家的房屋平台上和屋内墙角里,都晒有蜈蚣。“这有好几万条了,都是从当地村民手中收购的。”龚世友说,一般村民当晚捉的蜈蚣,都会用温水煮一下,再用竹签撑起来晾晒。然后,他们这些小老板就会前往收购,仅今年2个多月的时间,他就收购了30多万条。
“我们经常和外地老板打交道,据说全国70%的野生蜈蚣都产自湖北,而湖北境内40%的蜈蚣来自十堰,主要是郧阳区安阳和青山、丹江口习家店等乡镇。”陈老板说,当地收购的蜈蚣基本都被外地老板收走了。
“我们都捉了一二十年了,每年都是从3月下旬开始捕捉,到5月底,有2个多月的旺季,之后一直到9月份,都还能再捉一点儿。”龚家院村45岁的村民龚世勇告诉记者,每年春夏交替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和妻子晚上都会上山捉蜈蚣,近几年每季能挣两万多元。
龙山镇龙山沟村村民高兴斌正是看中这一门路,成立了丹江口市三兴药材有限公司,小商贩到各个村农户家中收购蜈蚣后卖给该公司,赚个差价. 彭家河...
青山镇钱家河村的李女士和丈夫也在收购蜈蚣,他们说:“这两个月是旺季,挣两万多元钱没啥问题。”
每条大蜈蚣能卖2.5元,催生不少小老板
陈哥你这刚才算了一下,一共是2870块钱,钱给你数数看…… 5月4日上午,笔者在收购点偶遇前来卖蜈蚣的村民陈世松. 三道河村书记夏孔忠对这个 无...
“昨天晚上蜈蚣特别多,不到20分钟,我一个人就捉了50多条。”龚世勇说,当天晚上,他和妻子一起捉了近300条,能卖五六百元钱。
龚世勇说,捉蜈蚣不需要技巧,眼尖手快就行,但要小心被蛇和蜈蚣咬伤。人们一般会捉到深夜12点,有的人还会捉到凌晨两三点。
“蜈蚣,自古就被列为‘五毒之首’。它的第一对脚呈钩状,钩端有毒腺口,能排出毒汁。蜈蚣有很好的药性,作为药材它有祛风、止痛、通络、解毒等功效,是一味不可多得的好药材。”城区从事中药材生意的张老板告诉记者,十堰收购的蜈蚣基本都销往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四川成都、江西樟树等地,通过加工均制成药材使用。
虽然每年抓到的蜈蚣在10万条左右,但仍然没有影响到繁殖力极强的蜈蚣的生长。一些富有经验的农民,仅捉蜈蚣一项,年收入可达万元以上。 白雀园镇钟桥村农民李儒平告诉笔者,当地农民“巧”发蜈蚣财,巧就巧在不是拿着工具在石头里刨、土里扒,而是掌握了蜈蚣夜间出来觅食的习性,每当夜幕降临,带着灯具,拿上夹子和装有酒精的瓶子
我们不妨进一步延伸至夜捕蜈蚣,致富新篇,以获取更全面的认识。
“夜幕低垂,星光点点,74岁的王老太与村民们一同踏上致富之路。他们并非在田间劳作,而是在山林间捕捉蜈蚣,开启了一扇通往财富的大门。”
### 蜈蚣产业,产业链的完善 产业升级,效益显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