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孔雀鱼细菌性疾病,由特定细菌感染

序号 细菌性疾病 病原体 症状 治疗方法
1 烂鳃病 白皮极毛杆菌 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反应迟钝,或离群独游 内服药如纳克菌、鱼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药如浴菌洁、呋喃西林等
2 肠炎 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 内服药如呋喃西林、金霉素等,外用药如浴菌洁、庆大霉素等
3 白皮病 柱状嗜纤维菌 鱼体发黑,游动缓慢,反应迟钝,或离群独游 内服药如土霉素、痢特灵等,外用药如漂白粉、五倍子等
4 烂鳃病 鱼害粘球菌 病鱼鳃部常充满粘液,鳃丝和鳃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鳃丝由红变白,逐渐腐烂并带有污泥 内服药如呋喃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外用药如漂白粉、五倍子等

孔雀鱼细菌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由特定细菌感染引起,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困扰。

孔雀鱼细菌性疾病,由特定细菌感染

一、病原体及症状

1. 烂鳃病:病原体为白皮极毛杆菌,主要症状为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反应迟钝,或离群独游。

二、治疗方法

1. 烂鳃病:内服药如纳克菌、鱼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药如浴菌洁、呋喃西林等。

三、预防措施

1.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质。

2. 避免鱼只受伤,减少病原体感染机会。

3.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只免疫力。

5. 定期对鱼池及用具进行消毒处理。

孔雀鱼细菌性疾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了解病原体、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此类病害,提高养殖成功率。

在2020年7月,我国某水族馆内,一批孔雀鱼突然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经过紧急诊断,发现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本文将对该病例进行详细解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

孔雀鱼细菌性疾病,由特定细菌感染

经过检测,导致孔雀鱼死亡的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反应迟钝,或离群独游。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水质不洁,特别是水族箱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二是捕捞运输、放养、移箱时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三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内服药:纳克菌、鱼服康、磺胺胍等。

外用药:浴菌洁、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经稀释后泼洒或浸浴。

浸洗法:使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的金霉素,或百万分之二十五的土霉素水溶液浸洗30分钟。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 发生,以下防控策略可供参考: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族箱中的水。

注意捕捞运输、放养、移箱时的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合理喂养,避免鱼体摄食过饱。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孔雀鱼细菌感染的发生,保障水族馆内鱼类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