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林蛙病害频发,影响其生存和养殖效益

病害名称 病原体 症状 防治方法
红腿病 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 腿部和躯体其他部位充血,呈红斑块状,皮下肌肉严重充血,内脏器官病变。病蛙不动、不食。 使用3%盐水浸洗病蛙,用20%磺胺咪或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肌肉注射或口腔注射庆大霉素1000国际单位/只。
红斑病 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 青蛙卵团四周发生灰白真菌,严重危害蛙卵的卵化与生存,繁殖率比较严重降低。 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提高蛙卵孵化率,及时清除病蛙。
气泡病 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 蝌蚪体内出现气泡,导致蝌蚪窒息死亡。 保证蝌蚪生活的水质清洁,增加溶氧量。
沉水卵 —— 沉于水底卵,阳光照射不足,致使卵化率下降。 确保孵化池水质适宜,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卵化率。
林蛙养殖病害防治要点

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病原体滋生。

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减少病蛙之间的传染机会。

定期进行蛙体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加强疫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养殖林蛙1000亩,2019年因红腿病导致损失达10%以上。通过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提高放养密度,定期消毒,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2019年林蛙产量稳定。

林蛙病害频发,影响其生存和养殖效益

林蛙养殖病害是制约林蛙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养殖户要充分认识病害的严重性,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疫病防控,降低病害损失,提高林蛙养殖经济效益。

讲完了林蛙病害频发,影响其生存和养殖效益。,我们再聊聊林蛙病害挑战养殖效益,创新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当自然环境中的中国林蛙转入人工饲养时,养殖户们必须对影响林蛙生长发育的各种条件的转变进行周密考虑,并据此拟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林蛙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尤为突出,不仅影响了养殖效益,还让部分农民望而却步。

林蛙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红腿病、气泡病、沉水卵等。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病害的成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林蛙病害频发,影响其生存和养殖效益
红腿病

红腿病是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又称败血症。其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等革兰氏阴性菌。症状表现为腿部和躯体其他部位充血,呈红斑块状,皮下肌肉严重充血,内脏器官病变。病蛙不动、不食。

气泡病为蝌蚪的常见病,及时诊治很容易治愈,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大量死亡。症状表现为病蛙体表出现大量气泡,影响其正常呼吸和运动。

沉水卵

沉水卵是指林蛙卵团沉于水底,阳光照射不足,导致卵化率下降。症状表现为林蛙卵团四周出现灰白色菌丝,严重危害蛙卵的孵化与存活,繁殖率严重降低。

加强养殖管理

在放养、捕捉、运输和转池等过程中,操作轻柔,避免挤压碰撞,防止皮肤伤损。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放养前做好蛙体消毒,确保养殖环境清洁。

科学用药

针对不同病害,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例如,红腿病可用3%盐水浸洗15~20分钟,或用20%磺胺咪或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40分钟。同时,肌肉注射或口腔注射庆大霉素1000国际单位/只,或注射牛蛙用的红腿病药0.1~0.15毫升/克。

强化技术培训

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病害防控意识和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林蛙病害防治知识,让养殖户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

未来展望:林蛙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