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长白山区林蛙孵化率低,需研究提高孵化率的技术

在长白山区,林蛙养殖一直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只是,近年来林蛙孵化率低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为此,本文将探讨长白山区林蛙孵化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长白山区林蛙孵化率低,需研究提高孵化率的技术
一、长白山区林蛙孵化率低的原因分析

1. 气候因素:长白山区属于高寒山区,气候寒冷,温差大,不利于林蛙的繁殖。

2. 养殖技术:部分养殖户在孵化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导致孵化率低。

1. 优化养殖技术

林蛙孵化及提高雌化率技术:通过优化孵化环境,提高孵化率。例如,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法孵化受精卵,孵化率可达97%以上。

林蛙越冬技术:加强林蛙越冬期的保温措施,提高越冬成活率。

2. 专案建设

核心基地建在珲春市,辐射带动整个长白山区。卵的孵化率为98%,变态率为85%,回收串为51.2%,而自然散养林蛙回收串在10%以下,回收率提高5倍以上。

提高林蛙孵化率和蝌蚪变态率的技术措施。这项技术是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一些养殖户在实际生产经营中摸索出来的,不仅切实可行,而且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在高寒山区的林蛙养殖户中推广。

目前,林蛙养殖有两种模式:一是水源为山涧溪水的山区野外林蛙养殖;二是集约化人工养殖。

由于林蛙养殖技术难度最高的是当年幼蛙期,要完全达到《中国林蛙种苗DB22/921-1998》和《长白山中国林蛙生态养殖综合技术规程DB22/T956-2002》,需要一定的付出。

提升长白山区林蛙孵化率,需要从优化养殖技术、专案建设和林蛙养殖模式等多方面入手。通过科学养殖、技术创新和生态保护,有望提高林蛙的孵化率,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技术名称 技术要点 预期效果
林蛙孵化及提高雌化率技术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法孵化受精卵,优化孵化环境 提高孵化率至97%以上
林蛙越冬技术 加强保温措施,提高越冬成活率 提高越冬成活率
提高林蛙回捕率技术 优化捕捞技术,提高回捕率 提高回捕率

在长白山的怀抱中,林蛙的孵化技术正迎来一场革命。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为当地养殖户带来了福音,也为林蛙这一珍贵物种的保护和增殖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技术的突破

在林蛙孵化领域,三大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突破:一是林蛙孵化及提高雌化率技术;二是林蛙越冬技术;三是提高林蛙回捕率技术。这些技术的成功研发和应用,让林蛙的养殖变得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长白山区林蛙孵化率低,需研究提高孵化率的技术
具体实施与效果分析

塑料薄膜覆盖的孵化池修建方法:孵化池宽度为2m,长度根据需要而定,池埂用土或砖砌成,池底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可防止水渗漏,注水水深30cm~40cm,注水口和排水口要开在同一侧,将孵化池用塑料薄膜覆盖,内侧用木条支架,枝条变成弓形,两端插于地下,上铺塑料薄膜。

孵化方法:孵化池中卵团的密度要适宜,在适宜的溶解氧、水温、换水等条件下,卵团投放密度为8团/立方米~10团/立方米。孵化期间,应防止水质混浊,确保水质清澈,避免形成沉水卵,可勤换水,每隔3天换水1次,保证池水溶解氧充足。

技术应用与未来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