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野猪频繁下山,村民粮食遭破坏

深夜的寂静被一阵阵鞭炮声打破,号角声和锣鼓声此起彼伏,这是村民在尝试用传统的方式驱赶下山觅食的野猪。只是,因为时间推移,这些方法似乎已失去了效果。

野猪频繁下山,村民粮食遭破坏
方法 效果 持续时间
燃放鞭炮、吹号角、敲锣鼓 短暂驱赶 时间一长无效
稻草人、旧衣服 短暂威慑 野猪适应后无效
简易水碓 发出声响吓跑野猪 时间一长无效

长汀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局长刘水长表示,近年来,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猪数量增多,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在大同镇,甚至出现苏门羚跑到村民家里的情况。

在早熟苞谷灌浆季节,成群野猪频繁下山,村民陈本中等四户人家的两亩地庄稼损失惨重。为了防止庄稼被糟蹋,村民们可谓是想尽了办法。

扁岭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谋生,留守村里的妇女、老人种地是主要收入来源。张华兴说:“辛苦忙活了大半年,可到头来那么多庄稼都被糟蹋了。”

秋天,庄稼熟了,野猪下山觅食,与村民“抢粮”,稻谷、芋头、地瓜等庄稼纷纷遭殃。谢良成老人反映,他家种在山边的红薯、花生等庄稼,一亩地被毁去了近一半,经济损失上千元。

丹巴县各乡镇村民频繁反映野猪下山破坏耕地和庄稼,每天都能接到十多个求助电话。野猪下山觅食,村民们只能无奈应对。

民说,野猪很聪明,就像会打游击战一样。大家虽然用了一些措施,但庄稼还是免不了被糟蹋,他们只能希望政府部门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治理。

幸运的是,野猪作为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在具备相应的前提,即拥有猎捕许可证和持枪许可证,是可以对其进行捕杀的。只是,申请这些证件的难度较大,且在缉枪治爆的大环境下,村民们难以获得。

如何在保护野生动物和村民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刘水长认为,实施造福工程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即动员偏远村庄搬迁,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同时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通过林业部门对辖区内野生动物进行摸底,找出泛滥区域,审批发放许可证,公安部门组织捕猎队进行统一行动,可以在减轻野猪对村民生产生活破坏的同时,起到良好的威慑作用。

在扁岭村,张华兴家的芋头被野猪吃掉不少。走在田里,各种被野猪吃剩的芋头、芋头叶随处可见,有些芋头叶已枯萎,根部已被野猪咬烂。

面对野猪的频繁下山,村民们无奈地抛地进城打工。王春生说:“近年来,野猪开始到农田里觅食,成群结队的野猪频繁出没,我们村子有近百亩庄稼被毁绝...

野猪频繁下山,村民粮食遭破坏

面对野猪的破坏,村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燃放鞭炮、吹号角、敲锣鼓,扎稻草人,安装简易的水碓等。只是,这些方法都只能起到一时的威慑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是,村民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希望通过县政府协调各相关部门,例如林业部门、林业公安、公安部门等,组成一支官方的捕猎队,以应对野生动物局部泛滥的问题。

据刘水长介绍,野猪属于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猎捕一般保护野生动物,由县级以上野生动物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发证。

面对野猪的威胁,村民们希望通过政府部门的帮助,找到既能减少农民损失,又能较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他们期待着,在保护与发展之间,能够找到一条平衡之路。

在扁岭村,野猪已成为村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是,如何应对野猪的威胁,保护村民的利益,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