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乡镇发展早熟柿子千余亩,探索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
在永济市虞乡镇吕家堡村,一幅繁忙的景象正在上演。农民们正将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柿子装箱,准备送往远方。近年来,虞乡镇以创新思维引领特色农业发展,早熟柿子种植面积已达千余亩,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新路径。
年份 | 种植面积 | 产品远销地区 | 亩均收入 |
---|---|---|---|
2009 | 300 | 河南、山东、东北 | 未知 |
2017 | 6000 | 河南、山东、东北 | 3500 |
2023 | 1000 | 全国近20个省市区 | 未知 |
“胎里红”优质柿子基地的建立,是虞乡镇发展早熟柿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基地位于西坦朝村,占地500亩,专注于培育高品质的“胎里红”柿子。此外,该镇还积极推广早熟品种“珠柿”,种植面积已达6000多亩。
柿子树形优美,枝繁叶大,冠覆如盖,荫质优良。入秋部分叶红,果实似火,是园林中观叶、观果又能结合生产的树种,在公园、居民住宅区、林带中具有较大的绿化潜力。近年来,永济市虞乡镇发展早熟柿子6000多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
为了更好地发展柿子产业,虞乡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柿子品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柿子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最后,拓宽销售渠道,将柿子产品远销全国近20个省市区。
据永济市虞乡镇农业部门统计,仅此一项,年销售收入达1920余万元。柿子的成功种植,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虞乡镇在发展柿子产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农民的需求和利益。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种植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能,增加收入。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柿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虞乡镇将继续发挥特色农业的优势,以早熟柿子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更多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产业。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让更多农民受益于农业发展。
绿色种植,打造特色品牌柿子树形优美,枝繁叶茂,果实色泽诱人,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富含营养价值。虞乡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采用绿色种植技术,确保柿子的品质。在西坦朝村建立的“胎里红”优质柿子基地,严格遵循有机种植标准,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和农药,确保了柿子的绿色健康。
除了传统的销售模式,虞乡镇还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坦朝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建设了柿子文化产业园,将柿子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此外,还通过电商平台,将柿子销售至更远的市场,进一步提升了柿子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市场前景广阔,助力乡村振兴 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虞乡镇始终将绿色发展放在首位。通过实施绿色转型,提高柿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柿子的品质,也保障了产业的长期发展。
未来展望:打造农业新典范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