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苎麻褐斑病是苎麻生产中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苎麻产量和质量

一、苎麻褐斑病的危害

苎麻褐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可危害苎麻的叶片和茎杆,严重影响苎麻的产量和质量。苎麻作为我国重要的纤维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了解和防治苎麻褐斑病对于保障我国苎麻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苎麻褐斑病是苎麻生产中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苎麻产量和质量

苎麻褐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和茎杆上的病斑。叶片受害后,初产生淡褐绿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定形病斑,褐色,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中间灰褐色,边缘较暗。病斑逐渐扩大,导致叶片变黄、干枯脱落。茎杆受害后,初产生淡黄色纺锤形或纵条形病斑,后变黑灰褐色,凹陷,有时破裂。

苎麻褐斑病的病原菌为Ascochyta boehmeriae Woronich,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如高温高湿,会大量繁殖,侵害苎麻植株。

1.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苎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合理轮作:实行苎麻与其他作物轮作,可以降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减少病害的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适量的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用药,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年份 苎麻产量 苎麻褐斑病发生率
2018 15.2 10.5
2019 16.5 8.2
2020 17.8 7.0

苎麻,作为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其生长过程中常受到褐斑病的侵扰。这种病害不仅影响苎麻的产量,更对麻纤维的质量构成威胁。在叶片和茎杆上形成的褐色斑点,不仅使叶片变黄、干枯,严重时还能导致茎杆破裂,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苎麻褐斑病是苎麻生产中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苎麻产量和质量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同时,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利用生物农药,如白僵菌、绿僵菌等,对病原菌进行抑制或杀灭。同时,引入天敌昆虫,如捕食螨等,以降低病原菌的密度。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有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但需注意农药的合理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

在某地区,通过实施上述综合防治措施,苎麻褐斑病的发病率从2019年的30%降至2020年的5%,产量提高了20%,麻纤维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苎麻褐斑病的防治方法将更加多样化、高效化。未来,应加强病原菌的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提高防治效果,为苎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