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大蒜二次分枝及畸形薹是影响大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问题

大蒜怪薹的形成主要是由大蒜病毒病引起的。这种疾病会导致发病株新生叶发育受阻,株型变矮,叶片和假茎畸形扭曲,蒜薹无法抽出,产生肿颈。病毒菌源包括桃蚜等传播媒介,以及因大蒜为无性繁殖,繁殖材料带毒所致。

大蒜二次分枝及畸形薹是影响大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问题
施肥不当:二次分杈的诱因之一

大蒜较耐肥,对肥料需求量大。只是,基肥施用中氮肥施量过多,尤其是在早播的情况下,冬前会形成生长高峰,冬后就会产生大量分枝。春肥追施过早,植株内氮素偏多,后期薹肥不足也会促进分枝增多,主薹细而减产,严重影响蒜薹的产量和品质

冬前管理与播种时机

为了保证大蒜在冬前能发好棵,冬后能正常生长,一般要求大蒜在冬前要生长到5~6叶,假茎粗0.5~0.6cm,苗高20cm左右。据此,露地栽培二水早应在9月下旬播种,地膜栽培在10月中旬播种;三月黄露地栽培应在10月上中旬播种,地膜栽培应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播种后15天左右出苗,越冬前利于形成健壮苗。

气候变化与病害防治

近年来,冬暖春寒,气温变化较大和干湿交替频繁,直接影响大蒜的平稳生长,抗病能力的减弱,导致年际间病害程度和分杈、怪薹的发生率轻重不一。从1998年推广地膜栽培以来,大蒜分杈和怪薹都有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2004年二次分枝大发生年份,采取地膜栽培的二次分枝发生率明显降低。

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发生二次分枝的大蒜蒜头畸形,蒜瓣排列错乱,易松散脱落,严重影响大蒜品质和产量,主薹变短变细,甚至不能抽出,蒜薹产量下降70%,基本失去商品性。

防治措施与效果
措施 效果
科学运筹肥水 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降低二次分枝发生率,提高蒜薹、蒜头产量和品质
采用地膜栽培 改善根系生态环境,延长大蒜春化阶段时间,降低怪薹发生率
病害防治 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百菌清等交替喷雾,减轻怪薹发生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探索出了有效控制大蒜二次分枝以及畸形薹发生的农业措施,对提高蒜农的经济效益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大蒜二次分枝及畸形薹是影响大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问题。已经讲清楚了,现在聊聊大蒜畸形防治新策略吧。

大蒜二次分枝及畸形薹是影响大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问题
怪薹成因分析

怪薹,顾名思义,是指蒜薹异常粗大、短小,影响商品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播种过早,冬前生长过旺,导致植株体内养分分配不均,易引发怪薹。

大蒜二次分枝是指在大蒜生长过程中,从主茎上分化出侧枝,影响蒜头和蒜薹的产量。主要原因包括:

3. 品种因素:部分品种对二次分枝的抵抗能力较弱。

针对大蒜畸形现象,以下防治策略可供参考:

1. 适期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避免播种过早或过晚。

3. 科学施肥: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速效肥为辅”的原则,合理施用肥料。

4. 病害防治:加强病害监测,及时用药防治,降低病害发生率。

以下为具体案例:

案例一:适期播种控制怪薹发生率 案例二:合理密植提高蒜薹产量

某蒜农在2020年种植大蒜时,通过合理密植,将播种密度调整为6万株/667平方米,蒜薹产量提高了20%,蒜头品质也有所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