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持续降雨致水稻白叶枯病局部流行,需警惕病害扩散

近期,我国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由此引发的局部水稻白叶枯病流行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我们深入分析病害扩散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持续降雨致水稻白叶枯病局部流行,需警惕病害扩散
病害特点与流行条件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其特点是侵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害初期表现为叶片出现黄绿色斑点,随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终导致病叶干枯。该病害在高温高湿、多露、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容易流行。

据余姚市气象台预测,未来几天我市将有大雨局部暴雨,地势低洼地段易出现积涝渍害风险。老病区和感病品种的白叶枯病潜在流行风险较大。据兴化市植保站站长葛玉林介绍,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在当地局部地区流行,发病面积有增大的趋势。今年梅雨期长、雨量较大,天气条件有利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

防治策略与措施

针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生产上通常采用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噻菌铜、碱式硫酸铜等药剂进行喷雾。这些药的防效一般在60%~70%,但施药后不能将病菌彻底杀灭。因此,要取得较好的防病保产效果,需掌握早期诊断、早期用药、多次用药的原则,将病害封锁在点片发生区域。

防治措施 具体操作 注意事项
药剂防治 使用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噻菌铜、碱式硫酸铜等药剂进行喷雾 注意药剂配比和喷洒均匀,避免药害
农业防治 清除田间病残体,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避免与感病作物连作,降低田间菌源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菌生长 选择合适的拮抗微生物,注意生物菌剂的施用方法和时机
案例分析

兴化市某水稻种植户,今年梅雨期间,由于连续降雨,其稻田发生了白叶枯病。通过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清除田间病残体、合理轮作、使用生物菌剂等,该农户成功控制了病害的蔓延,减少了损失。

水稻白叶枯病,一种让人头疼的细菌性病害,它以叶片为攻击目标,一旦染病,轻则影响产量,重则导致绝收。这种病害的侵染特点明显,主要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爆发,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害的传播速度更是惊人。白叶枯病的流行条件复杂,不仅与气候、土壤有关,还与种植品种、田间管理等密切相关。

持续降雨致水稻白叶枯病局部流行,需警惕病害扩散
二、本地案例:梅雨季节的白叶枯病防控挑战

面对白叶枯病的严峻挑战,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持。通过生物防治、抗病品种培育、智能监测等手段,有望降低白叶枯病对水稻生产的威胁。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也是防控白叶枯病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