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剖检诊断技术:通过剖检病猪尸体
在进行剖检时,对所见的病变组织和器官应做到全面观察,详细记录,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从中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解剖学诊断,同时还要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人为的传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猪病的种类很多,很多疾病缺乏特征性的病变,甚至肉眼看不到明显的病变,有的出现两种以上不同疾病的复杂病变,为了弄清病因,正确诊断,需要采集病料,进行化验检测。
猪病剖检诊断的步骤与要点步骤 | 要点 |
---|---|
1. 皮下检查 | 检查皮下有无出血、水肿、脱水、炎症等症状。 |
2. 淋巴结 | 注意下颌淋巴结、颈浅淋巴结等体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等内脏器官附属淋巴结,注意其大小、颜色、硬度、是否存在出血现象,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横切面的变化。 |
3. 胸膜腔 | 观察有无液体,有无纤维素性渗出物,注意浆膜是否光滑,有无粘连等病变。 |
4. 肺脏 | 观察左右肺的大小、质地、颜色,看肺是否有水肿、出血、坏死、虾肉样变以及纤维素性渗出物。 |
5. 心脏 | 先检查心肌有无出血、变性、坏死,心包是否有积液以及纤维素性渗出物等。 |
6. 脾脏 | 脾脏摘出后,主要检查脾的大小、颜色、质地及表面和切面的状况。 |
7. 肝脏 | 观察肝脏的颜色、质地,检查肝脏是否有坏死、出血、水泡、肿大及硬化。 |
8. 肾脏 | 先检查肾脏的形态、大小、色泽和质地,注意包膜的状态,是否光滑透明、容易剥离。 |
9. 胃 | 先观察胃的大小,浆膜面的色泽,有无粘连,胃壁有无破裂和穿孔等,最后检查胃黏膜的色泽,注意有无水肿、充血、溃疡等病变。 |
10. 肠 | 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分段进行检查。 |
11. 膀胱 | 检查膀胱的弹性,膀胱内膜有无出血点、积尿或米汤样物等。 |
12. 脑 | 检查脑是否水肿,脑膜是否出血。 |
剖检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获得诊断疾病的依据。猪病防治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急性死亡的病例,有的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给诊断疾病带来了困难。
特别是出现群发性或流行性的疾病时,通过病理剖检,便可一目了然地确诊。此外,尸体剖检还常被用来验证病猪生前的临床诊断。
通过病理剖检可迅速对传染病、中毒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等群发病做出初步诊断。在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前,应先进行剖前检查,以对疾病做一个大概的判断。
1、看体况 观察被检猪的体况,对病性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体况好的死猪多为急性死亡,如药物中毒、急性梭菌病、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体瘦毛长,特别是恶病质的死猪,多为慢性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外部检查→前腔静脉采血→皮下检查→剖开胸、腹腔先做一般视查→摘出胸腔脏器→摘出腹腔脏器→胸腔和腹腔脏器的检查→骨盆腔脏器的摘出和检查→剖开颅腔,摘出大脑检查→肌肉、关节和淋巴结的检查→骨和骨髓的检查。
1. 皮下检查:在剥皮过程中要注意检查皮下有无出血、水肿、脱水、炎症等症状。
2. 淋巴结:要注意下颌淋巴结、颈浅淋巴结等体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等内脏器官附属淋巴结,注意其大小、颜色、硬度、是否存在出血现象,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横切面的变化。
3. 胸膜腔:观察有无液体,有无纤维素性渗出物,注意浆膜是否光滑,有无粘连等病变。
6. 脾脏:脾脏摘出后,主要检查脾的大小、颜色、质地及表面和切面的状况。
10. 肠: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分段进行检查。
从猪病剖检诊断技术:通过剖检病猪尸体,观察病变,确定病因。过渡到猪病剖检诊断,精准溯源解难题,我们继续前进。
沈阳华康牧业有限公司的崔宝刚兽医,凭借其精湛的剖检诊断技术,成功解决了猪场的一系列难题。他通过问诊、猪的总头数发病率死亡率、采食状况、饮水情况、用药情况以及防疫情况等,全面了解病情,为猪病防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猪病综合诊断包括现场快速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现场快速诊断包括临诊流行病学调查、临诊症状观察和尸体剖检;实验室诊断包括病理组织学诊断、病原因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
猪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内容包括调查步骤及方式、根据检测材料的流行病学特点等。通过调查,可以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潜伏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等关键信息。
剖检流程详解 剖检要点:病变组织和器官观察与记录 剖检操作:注意事项与消毒措施在剖检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剖检场地应选择便于消毒和防止病原扩散的地方;2)剖检的器械要进行消毒;3)剖检人员应配备工作服、胶靴、一次性塑料手套等;4)若不慎割破手指,应立即进行消毒和包扎。
剖检后处理:尸体、垫料和被污染的土层的处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