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多产蛋管理,关注产蛋率提升与蛋品质量
鹌鹑,这种小巧可爱的家禽,不仅肉质鲜美,而且产蛋率高。要想在鹌鹑养殖中取得好收益,关键在于掌握多产蛋管理技术。以下将详细介绍鹌鹑养殖中的关键技术,帮助养殖户们提高产蛋率和蛋品质量。
鹌鹑的体质和日龄是产蛋多少的关键因素。在选择鹌鹑时,应选择体壮无病、食欲强且为当年出生的鹌鹑进行饲养。鹌鹑的寿命一般为两年,母鹑35~45日龄开产,10月龄后产蛋率下降。因此,对于1岁以上的鹌鹑应及早淘汰,经短期育肥后作为肉鹌鹑出售。
在饲养管理方面,鹌鹑出壳绒毛干后就可放入育雏器中。
项目 | 内容 |
---|---|
饲料 | 产蛋后,母鹑食欲旺盛,每年产蛋量在300枚以上,因此必须供足优质饲料。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应占28%左右,配方为:玉米48%,饼粕类33%,淡鱼粉6%,干草粉5%,贝壳粉5%,骨粉3%,另加多种维生素添加剂0.3%。 |
光照 | 光照对鹌鹑的产蛋率有很大影响,每天要保证其有15个小时的光照时间。自然光照不足时,最好用红色荧光来补充。 |
饲养环境 | 鹌鹑胆小易惊,怕噪音,要使鹌鹑多产蛋,须给鹌鹑创造一个安静、适宜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同时,鹌鹑产蛋多少还与环境的温湿度有关。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母鹑的产蛋率明显下降。为使鹌鹑多产蛋,应将舍内的湿度控制在50%~60%,并供足清洁的饮水和切碎的青绿多汁饲料。 |
选择优良品种:选择产蛋率高、生长快的优良品种,如华安、金丝等。
科学饲养管理:根据鹌鹑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需求,科学搭配饲料,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
加强疫病防治:定期对鹌鹑进行体检,做好疫病预防工作,确保鹌鹑健康成长。
适时淘汰低产鹌鹑:对产蛋率低的鹌鹑进行淘汰,以提高整体产蛋率。
鹌鹑养殖多产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养殖户们从选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提高产蛋率和蛋品质量。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助力鹌鹑养殖事业的发展。
鹌鹑产蛋量与饲养管理息息相关。饲料、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对其产蛋产生重要影响,品种优劣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饲养肉鹌鹑或蛋鹌鹑,产量会有所不同。
饲料营养供应鹌鹑产蛋后食欲旺盛,年产蛋量通常超过300枚。因此,提供充足优质饲料至关重要,特别是补充钙、磷。生产中应使用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约为28%。配方:玉米48%,饼粕类33%,淡鱼粉6%,干草粉5%,贝壳粉5%,骨粉3%,另加多种维生素添加剂0.3%。
创造适宜环境鹌鹑胆小易惊,怕噪音。要增加产蛋量,需营造安静、适宜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以下四点建议可助鹌鹑多产蛋:饲养当年鹌鹑、选择体壮无病、食欲旺盛的个体、光照管理、温度和湿度控制。
光照对鹌鹑产蛋率有显著影响。确保每天有15个小时的光照时间,当自然光照不足时,可用红色荧光灯补充。
温度和湿度控制鹌鹑适宜的产蛋温度为18℃至25℃。为提高产蛋量,应将舍内湿度控制在50%至60%,并保证清洁饮水和新鲜饲料。
笼养鹌鹑每天需光照14小时。产蛋高峰期间,光照时间应适当增加。公母比例建议为1比3。
冬季产蛋管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