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中国肉牛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

因为中国加入WTO以后,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并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省份已把发展肉牛养殖作为振兴地方经济,让农民富起来的重要途径,为...

中国肉牛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

发展,但仍发展缓慢且不平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资金支持

缺乏资金支持是造成农村肉牛养殖发展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目前农村肉牛养殖仍以家庭饲养为主,畜舍简易、设备落后、管理粗放,因为我国加入WTO后,意味着实现了国内畜牧业与国际市场的真正对接,改变了过去国内、国际两

十三五 以来,西吉县政府大力实施基础母牛、 见犊补母 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全县肉牛产业稳步发展,对带动农民致富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较快发展,仍需加快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针对畜牧技术推广人员流失、知识老化等情况,政府应加强基础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广纳贤才,为肉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虽然中国肉牛产业并未受到较大冲击,但是肉牛从业者还是普遍感觉到了压力。“我国在肉牛生产体系方面与国外的差距非常明显,效率太低。”李和说,“去年我在美国参观了一个牛场,15万头牛只有28个人管理,我现在有7个万头牛场,一个万头牛场需要60个人,而这已经是国内最领先的了。”

只是,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仍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问题,畜牧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增无减,亟须...

肉牛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4年度中国肉牛产业发展大会夷陵牛产业发展模式白皮书.pptx.

二是适应行业发展规划,有机肉牛产业是畜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三是因为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有机牛肉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四是项目有助于改善项目区农牧民的生活条件,助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肉品营养学教授DavidPethick博士建议,中国肉牛产业应该参考国际标准,在饲养、分割、销售等各环节,尽快制订中国自己的标准。他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肉类品质评价系统MSA设立的依据、应用及反馈,认为这种面向消费者建立的评价机制,适合中国牛肉市场,有利于中国肉牛产业的规范发展。他提到,他的研究团队已经与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完成了一个“不同方法烹饪羊肉的食用品质对比”项目,邀请该校学生和社区附近1480名消费者来参加品尝试验,测试MSA系统在中国消费者中的适用性,结果令人满意。随后,这项试验将用于牛肉食用品质评价上,相信也会得到同样满意的效果。

“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我们不少从业者还是传统思想,认为养牛嘛,很简单,其实不然。”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孟庆翔教授说,“人才的观念也需要转变。我们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愿去养牛,更愿意呆在城市里,这一点跟国外不一样,国外常常祖祖辈辈几代人都从事这一个行业,人家培养的博士硕士都能够在牛场里干。人才培养也是我们产业转型中很重要的环节。”

前不久,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内蒙古农牧厅、通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牛业发展大会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围绕品种、品牌、数智化与牛肉酮体分割、分级等诸多问题,对未来肉牛产业如何破圈发....数智化是肉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品种改良|奠定产业基础.

包括肉牛标滞后 ,也制约着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70年代后,因为农机化的发展 ,役用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所降我国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基础薄弱,低,开始了役肉兼用和肉役兼用型品种的生产.我国肉牛业发展空间无限广阔,是扩量育种的发展模式造成中国肉牛育种严重提质的关键转型期.

人们很容易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中国肉牛产业既是传统行业,又是新兴产业。中国的养牛业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以役用为主。肉牛业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才走过30多年历程,而真正把肉牛当作产业发展,满打满算也只有20年时间。

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告,中国此次允许进口的美国牛肉需满足多重条件,包括月龄、可追溯养殖记录、不得检出中国法律法规禁止的非天然产生的兽药、促生长剂、饲料添加剂和其他化合物等。再加上各种税及通关代理等费用,价格优势并不突出。此外,首批上线开售的美国牛肉是“冷鲜”而非冷冻的肉品,必须空运加全程冷链才能保证。这些因素都造成美国牛肉质优价更高的现实。

一个月前,由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与加拿大肉牛业发展协会联合发起的中国—加拿大肉牛产业合作联盟在北京成立,致力于推动两国在肉牛科研、人才培养、技术交流、贸易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中加肉牛产业合作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加拿大肉牛业发展协会主席GarnerDeobald博士接受采访时介绍,建立联盟是中加两国互相学习的好机会,要搭建好这个交流肉牛产业技术和经验的平台。加拿大肉牛产业有一些优势:生产方面,如何提高产量等经验可供中国借鉴;品种方面,加拿大被认为是全球肉牛品种方面的佼佼者,可以帮助中国培育出更多健康肉牛品种,通过优选品种生产质量更好、更安全的牛肉;还有牛肉市场价值评估系统的技术等,可以帮助中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牛业进步,增加牛肉消费! 一个暴利行业为什么大家都感觉赚钱很难? 一、起步中的中国肉牛业 我国是世界上第四大牛肉生产国,但是肉牛行业的发展也才三十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以前,牛是必要的生产工具,耕田耙地都离不开它,必须报批才能宰杀;因为工业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牛作为生产工

当前,中国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上进口牛肉的倒逼,双重作用之下,中国肉牛产业必须加速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步伐。发达国家的肉牛产业多数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观念技术方面遥遥领先,因此,加强国际间产业合作,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尤为必要。

史文利谈到,在引入澳大利亚的肉牛管理及繁育等先进技术并进行转化后,秦宝牧业迎来了快速稳健发展阶段。李和认为,中国亟需建立从饲料、带犊母牛、育肥牛,到屠宰加工、牛肉消费的整个肉牛生产体系,“可以借鉴北美、南美、欧洲、澳大利亚的模式,他们的经验教训,当然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具体实施要形成中国自己的特色。”

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定位于中高端牛肉供应,董事长史文利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探讨肉牛养殖效益为什么低下?最后得出结论,一是缺乏有效的品质管理体系,二是缺乏科学化的繁育体系。”

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牛肉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便宜。从中粮“我买网”“天天果园”等销售平台可以看到,美国牛肉价格并不亲民,一斤至少百元以上,而并非之前风传的“一斤十元”。

内蒙古自治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汇报时间:20XX0101汇报人:目录01添加标题02内蒙古自治区肉牛产业现状03内蒙古自治区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04内蒙古自治区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05内蒙古自治区肉牛产业发展前景展望单击添加章

“全球化市场对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没有国家愿意被孤立出这个市场,贸易往来对双方都有好处。”不久前,“第二届全国肉牛生产应用技术与产业经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会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动物科学学院教授Dan?ielM.Schaefer博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大家都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产品,这样消费者能够买到更便宜或质量更好的产品,同时也都希望自己的产业发展得更好,以便得到进入别国市场的机会。拿进出口牛肉出口国如果国内肉牛产量过剩,出口会改变过剩局面,增加额外收益;进口国则可以改善国内供给,增加消费选择。”

中国已成为全球牛肉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全球第二大牛肉进口国。数据显示,中国人均牛肉消费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初只有0.1-0.2公斤,增长到了现在的5.5公斤;2003年牛肉进口总额仅为1500万美元,到2016年已达到约26亿美元,进口量达到57.98万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牛肉市场增长空间巨大,因为牛肉消费从少数民族为主转为全民性消费、从区域性消费转为全国性消费、从季节性消费变为全年性消费,未来几年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我国肉牛产业长期以来是一个封闭的产业,主体是农民、家庭农场、养殖场,但是反观国际上的肉牛产业,特别是美国、加拿大,年饲养和出栏几万头甚至十几万头的规模化育肥企业比比皆是,这也是我国肉牛业需要考虑借鉴的主流发展模式。”多年科研实践让孟庆翔感到,加强合作交流非常必要,“我们不仅要进口牛肉,还要引进技术、引进智力和人才,甚至资金,国外企业可以到中国来发展,我们的企业也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和机制到国外去发展,实现产业共赢、产品互通。”

中国社会经济达到工业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发展阶段后,大量非农资金用于牛业,极大地增加了工业发展肉牛生产企业包括屠宰企业、繁育企业和育肥牛饲养企业。屠宰企业是肉牛产业的龙头,

另据业内人士分析,从长期来看,受运输周期和距离影响,美国出口中国的牛肉多数只能以冻肉形式存储,这并不符合中国人偏爱冷鲜肉的消费习惯。并且,重新放开美国牛肉进口,不会贸然提升总进口规模,因此,美国牛肉造成的竞争将主要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出口国之间展开。

虽然中国牛肉的消费占肉类消费比重已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4%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0%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肉牛业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无论...

伴随中国肉牛产业整整走过20年的从业者,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和认为,放开美国牛肉进口对中国市场冲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中国牛肉市场经历过好几个世界级牛肉大国的进口冲击波,无论澳大利亚还是巴西牛肉,都没对中国牛肉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美国牛肉的到来也没那么可怕。”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生产方式总体落后。”中加肉牛产业合作联盟理事长王智才谈到,肉牛产业一直是畜牧业的短板。肉牛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养殖中的比例是最低的,分散养殖仍占有主导地位,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场只占总量的28.5%。与美国、加拿大等肉牛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是产业的集中度、养殖规模、人均养殖头数、饲料转化效率、技术应用和管理方面,中国肉牛产业都存在明显差距。在美国、加拿大排名前5的肉牛育肥企业占本国出栏总量的25%,围栏育肥场的人均饲养量为1200头,每公斤增重饲料干物质消耗为5.5公斤,而我国相应指标只有0.5%,80头、7公斤。“这与我国肉牛产业生产效率低、技术水平低、应用技术不足有关。”

针对中国肉牛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亟待转型升级。的观点结束,现在看肉牛产业升级案例解析。

资金短缺是农村肉牛养殖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农村肉牛养殖以家庭饲养为主,畜舍简陋、设备落后、管理粗放。因为中国加入WTO,国内畜牧业与国际市场真正对接,但资金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肉牛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
未来展望:肉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借鉴国际经验:提升中国肉牛产业竞争力 进口牛肉: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肉牛产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中国肉牛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