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蛋鸡产蛋期饲养管理,关注营养、环境与疾病预防

一、阶段饲养法,科学调控营养

在蛋鸡产蛋期,采用三阶段饲养法是关键。第一阶段,从开产至40周龄,产蛋率80%以上,日粮中蛋白质等营养水平较高。第二阶段,40-60周龄,产蛋率70%-80%,营养水平适当降低。第三阶段,60周龄以后,产蛋率70%以下,营养水平进一步降低。这样的饲养方法,既符合鸡的产蛋曲线规律,又符合我国蛋鸡饲养标准。

蛋鸡产蛋期饲养管理,关注营养、环境与疾病预防
阶段 时间 产蛋率 营养水平
第一阶段 开产至40周龄 80%以上
第二阶段 40-60周龄 70%-80% 适中
第三阶段 60周龄以后 70%以下
二、日常管理,关注鸡群健康

1. 建立观察制度,每日观察鸡群的精神、食欲、饮水、粪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维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投料量稳定,料槽清洁。

三、环境调控,适应季节变化

1. 冬季提高饲料中能量水平,抑制采食,降低其他营养物质浓度。

四、疾病预防,保障产蛋率

1. 定期接种疫苗,提高鸡群免疫力。

2. 加强鸡舍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关注营养、环境与疾病预防,是提高产蛋率的关键。通过科学调控营养、加强日常管理、适应季节变化、预防疾病传播,才能确保蛋鸡健康高产。

在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中,阶段饲养法是一种科学且有效的策略。此法通过调整日粮中蛋白质等营养水平,使得营养供给与鸡的产蛋曲线规律相吻合。例如,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养殖户杨政益和袁晓娟运用三阶段饲养法,发现产蛋高峰期出现得早,持续时间长,产蛋量显著增加。

蛋鸡产蛋期饲养管理,关注营养、环境与疾病预防
调整饲养策略

根据环境条件和鸡群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是蛋鸡养殖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在产蛋高峰期,需要提前更换为高峰期饲料,以促进产蛋率的快速提高。在产蛋率下降期,则需在产蛋率下降1周后再更换为产蛋后期料,以减缓产蛋率的下降速度。

季节和环境温度对鸡的采食量和产蛋水平有显著影响。在冬季,鸡的采食量增大,需要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水平;而在夏季,鸡的采食量下降,需降低饲料能量含量。这种根据季节温度变化调整饲养的方法,有助于保持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率。

限制饲养是一种在产蛋高峰过后减少饲喂量,同时不影响鸡的产蛋性能的措施。在限制饲养期间,每100只鸡的日饲喂量减少230克,连续3-4天。这种方法既能防止鸡群过肥,提高存活率,又能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营养、环境和鸡群状况。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如阶段饲养法、调整饲养和限制饲养,可以提高产蛋率,降低成本,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将更加精细化,为养殖户带来更多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