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恢复,消费不振
近年来,因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猪产能逐步恢复,但猪肉消费不振,使得下半年猪价回升空间受限。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相关建议。
受2016年猪价持续上涨、利润丰厚的吸引,规模企业和规模养殖户快速扩张产能,生猪供应正逐步恢复。只是,受养殖技术效率提高的影响,全国平均每头能繁母猪能够提供的有效仔猪数由2015年15头左右提高至18头,一些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已经提高至20头以上。因此,总体产能处于恢复状态,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年份 |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 | 每头能繁母猪提供有效仔猪数 |
---|---|---|
2015年 | 未提供 | 15头左右 |
2016年 | 未提供 | 未提供 |
2017年 | 未提供 | 18头 |
2018年 | 未提供 | 20头以上 |
近年来,猪肉进口持续保持高位,仅今年前5个月,我国就进口鲜冷冻猪肉57.23万吨。此外,因为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城镇居民饮食结构逐渐改变,肉类消费结构逐步优化,猪肉消费进入调整阶段。上半年市场禽肉和禽蛋、牛羊肉供应量偏大,价格走低,挤占了部分猪肉需求。
业内专家观点:下半年猪价回升空间有限对于下半年猪价走势,业内专家认为回升空间有限。今年以来,新希望、双汇等饲料、屠宰加工企业开始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布局上游养殖业。比如,牧原股份今年前5个月生猪累计出栏量同比大增2.1倍。虽然中小规模养殖户生猪存栏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但大型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加速产能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能。
此外,今年是禁养区内养殖场拆迁的最后期限,各地禁养政策执行力度会显著加大,导致生猪短期集中出栏,可能引发猪价下跌。值得注意的是,受国内猪价下跌和主要进口方欧盟、美国猪肉价格上涨影响,中国和欧盟猪肉价格差由1月份每公斤12.77元降至5月份6.46元,预计三季度猪肉进口量同比将显著下降,可能会有利于国内猪价回升。
针对猪肉消费不振的问题,企业可以尝试以下创新方向:一是开发多元化产品,如猪肉制品、猪肉深加工产品等;二是拓展消费场景,如猪肉电商、猪肉体验店等。例如,某猪肉品牌推出线上预订、线下自提的服务,既满足了消费者对猪肉新鲜度的需求,又提高了消费体验。
综合分析,下半年猪价回升空间有限,但消费模式创新仍具有广阔的前景。企业应紧跟市场变化,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