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大黄鱼瓣体虫病是一种常见寄生虫病

大黄鱼瓣体虫,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对大黄鱼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这种病害具有隐蔽性,往往在发现时已造成重大损失。

大黄鱼瓣体虫病是一种常见寄生虫病
大黄鱼瓣体虫病的危害及主要症状

大黄鱼瓣体虫主要危害大黄鱼和石首鱼科的其它种类如鱼免状黄姑鱼的鱼苗,尤其是晚春初夏培育出的小苗更为严重。虫体主要寄生在鱼苗的鳃部,大量寄生时鳃部呈灰白色,粘有许多泥样污物,鳃盖开闭困难。鱼苗浮于水面,游动迟缓且很快死亡而沉底。

大黄鱼瓣体虫病流行于4~6月份,水温25°C以上时为发病高峰期。近年来,因为大黄鱼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多。

大黄鱼鱼苗出现上述症状,养殖户可就近到各个病害防治点检查,剪取病鱼的鳃做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发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

预防措施 治疗措施
降低养殖密度:每箱不要超过10000尾。 淡水+鱼快安浸洗病苗3分钟,可杀死绝大部分虫体。
定期将网箱四角提起,使鱼苗在水的表层活动,然后向网箱中泼洒福尔马林溶液+溃汤灵。 海水中泼洒“百虫杀”+溃疡灵,效果也比较好,药浴时间要保持10分钟以上。
网箱挂“兰片”进行预防。 不论哪种治疗方法,虫害都会复发,已经发病的鱼苗可先用上述方法治疗,再进行预防,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在碧波荡漾的养殖水域,大黄鱼是许多养殖户心中的“金鱼”,但瓣体虫病的出现,如同晴天霹雳,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这种疾病往往在水面难以察觉,而底部却暗藏杀机,导致大量鱼苗死亡。许多养殖户对此视而不见,等到发现时,损失已不可挽回。

大黄鱼瓣体虫病是一种常见寄生虫病

病害特征:隐蔽性与严重性并存

疫情追踪:时间与地点的巧合

自6月份以来,大黄鱼瓣体虫病在三都湾各个养殖区陆续发生。与去年相比,今年发病时间有所提前,从宁德地区的青山、斗帽和霞浦的东安、盐田等网箱密集区域,可以看出病害的流行趋势。

病原解析:石斑瓣体虫的侵袭

石斑瓣体虫是瓣体虫病的病原体,虫体椭圆形,背腹扁平,背部微隆起,腹面平坦。虫体大小为52~98μm,半透明。其繁殖方式为横二分裂法,繁殖速度极快,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诊断与防治:多管齐下,确保鱼苗健康

预防措施:降低风险,保障养殖收益

1. 降低养殖密度,每箱不超过10000尾,减缓虫体蔓延速度。 2. 定期将网箱四角提起,让鱼苗在表层活动,泼洒福尔马林溶液+溃汤灵。 3. 网箱挂“兰片”进行预防。

治疗措施:及时干预,减轻损失

1. 淡水+鱼快安浸洗病苗3分钟,杀死绝大部分虫体。 2. 海水中泼洒“百虫杀”+溃疡灵,药浴时间保持10分钟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