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鱼疾病防治,关注病原、症状及预防措施
福寿鱼作为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其疾病防治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福寿鱼常见疾病的病原、症状及预防措施,帮助养殖户有效应对。
病原为柱状屈桡杆菌、或由斜管虫寄生于鳃部、年轮虫寄生于体表所致。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口部张大,鳃盖发红,眼球白浊,鳃区组织坏死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常因呼吸困难致死。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停食,食欲减退,或离群独游水面,鳃盖中部的表皮溃烂,形成一个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严重时鳃丝溃烂,鳃的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软骨外露,坏死处往往有细菌和污染物黏附。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鱼种放养前处理 | 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
全池外泼消毒药 | 全池外泼含氯消毒药 |
生石灰调节水质 | 在发病季节,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 |
口服药物 | 每100千克鱼每天用1.0~2.0克痢特灵拌饲投饵,第1天用量加倍,内服药饲4天左右 |
全池泼洒消毒剂 | 发病后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按0.5~0.7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 |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病鱼体表充血、发炎、有红斑、鳞片脱落,因为病情的发展,皮肤溃烂,肌肉腐败,严重时可烂及肌肉至骨骼。病灶没有特定部位,全身都可能发生,得病之后有蔓延趋势,严重时可遍及全身。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操作仔细 | 在捕捞、转运和放养时应操作仔细,避免鱼体受伤 |
放养密度适宜 | 放养密度适宜,保持水质清新 |
改良水质 | 疾病早期,改良水质,水温稳定,投喂优质饵料,病鱼会逐渐自愈 |
全池泼洒消毒剂 | 病的早期用1.0~2.0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能取得较好效果 |
病原为水霉科的水霉菌和绵霉菌等多种种类感染所致。初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常症状。该病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鱼均可被感染,卵也只有当未受精或胚胎因故不能正常发育而死时,水霉才能在卵上大量繁殖,并覆盖附近发育正常的卵,引起正常发育卵窒息而死。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加强饲养管理 | 加强饲养管理,严防鱼体受伤 |
提高鱼卵受精率 | 加强亲鱼培育,提高鱼卵的受精率,对已染病的卵要及时剔除 |
合理消毒 | 合理消毒,用3.0%~4.0%的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或全池泼洒400毫克/升食盐和碳酸氢钠合剂,浓度为80毫升,或用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浓度为0.1~0.2毫升,隔2天再泼洒1次 |
严格控制水源 | 严格控制水源,避免带病水源流入塘中 |
病原为多子小瓜虫。在病鱼的体表、鳃、鳍条及鳍基部肉眼观之呈白色小点状囊泡,表面覆盖一层白色黏液,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俗称白点病,这是小瓜虫寄生引起组织感染化脓所致。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加热治疗 | 小瓜虫有一个弱点,极为害怕高温。所以一个加热棒其实就能够搞定白点病。把加热棒调到二十八度,加热水温,一般情况下持续三天以上基本上就没有白点了。或者有更快的一种版本,把水温加热到三十度,三天就可以治好 |
预防措施 | 当然你要是再喂几日带有大蒜素的食物预防一下其实也是无妨的 |
由鱼体露出水面或水温过低冻伤引起的。温度低于11℃情况下,福寿鱼体表皮会被冻伤而感染水霉病等疾病,甚至会发生继发性低温昏迷,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防寒保暖 | 在越冬前做好防寒二作,如加深塘水,在秋、冬季要多投喂富含脂肪性饵料,以增加鱼的抗寒能力。另外,还要经常对越冬池换注新水,提高水温,改善水质,或加入食盐使越冬池成0.5‰~0.8‰的浓度,可避免冻伤 |
加盖顶棚 | 越冬池上尽可能加盖顶棚或配有取暖装置,防寒保暖,尽量做到不使鱼浮头 |
治疗冻伤 | 至于已冻伤的鱼,目前尚无治疗方法 |
溃疡病主要发生在水温较高的生长季节。转池及亲鱼越冬时鱼病较多,这是因为转池容易造成擦伤,而越冬时水温变化比较频繁也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防治方法包括:生石灰清塘等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入池中;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