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中蜂为何会起盗,源于其强烈的领地意识和对蜜源的争夺

在蜜蜂的世界里,中蜂的盗蜜行为犹如一场无声的战争。这种现象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深入解析中蜂盗蜜之谜,揭示其背后的领地意识与蜜源争夺。

中蜂为何会起盗,源于其强烈的领地意识和对蜜源的争夺
一、中蜂盗蜜现象

正常情况下,中蜂出巢采集时空腹出巢,回巢时带着蜜回来。只是,在盗蜂时,中蜂的出勤现象正好相反,出巢时带着蜜出巢,进巢时空腹进入。偷蜂进巢时躲闪发光,有时也故意避开巢门口的守卫蜂。此外,当两组蜂的群味差异很大时,也会发生工蜂在巢门口厮杀的情况。

二、盗窃原因

中蜂盗窃从大局上看有利于中蜂种群的持续,但养蜂生产中盗蜂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盗蜂危害轻时,盗窃集团的势头迅速减弱,特别是多组盗窃集团时最明显。几天内,盗窃集团的储蜜被盗,危害严重时全场被盗。如果不及时处理整个养蜂场,就有可能被拖走。

秋末冬初,是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极易引发盗蜂的季节。许多蜂场总会或重或轻地受到盗蜂的干扰。每年该季节各地常有蜂场因盗蜂而垮场,只是也有许多蜂场多年未受到过盗蜂的危害。易发盗蜂的蜂场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3种:一是人为引起盗蜂,二是因场地、气候引起的盗蜂,三是蜂种原因引起的盗蜂。

中蜂在蜜源缺乏时,其他蜂群的贮蜜就成了它掠夺的对象。盗蜂现象一般是强群盗弱群,缺蜜群盗有蜜群,无病群盗有病群。发生盗蜂时,轻者被盗群贮蜜被掠夺一空,引起饥饿。防止盗蜂发生是中蜂饲养管理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一旦疏忽大意,会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四、偷蜂危害

5~8年无盗蜂才是真正掌握了防盗蜂的管理技术。一个大蜂场杜绝盗蜂的根本措施在于预防。在蜂场产生了严重盗蜂的情况下再去制止,在无蜜源的季节,盗蜂的危害尤为严重。

1. 起盗原因:中蜂的嗅觉极为灵敏且对食物有极强的采集欲望。

4. 盗蜂处理:中蜂起盗时作盗群和被盗群要分别进行处理。

在容易发生盗蜂时期,中蜂采用直径4毫米的圆孔巢门。在蜜蜂活动季节,蜜源缺乏时期,时常有些蜜蜂侵入别群巢内,抢夺它的存蜜。为预防盗蜂,以下措施可供参考:

保持场地整洁,避免蜂群间交叉感染。

合理配置蜜源,确保蜂群有足够的食物。

加强蜂群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蜂群,及时发现和处理盗蜂。

中蜂盗蜜现象背后,是蜂群对领地意识与蜜源争夺的体现。了解盗蜜的原因、现象、危害及处理方法,对于养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蜂群管理、预防盗蜂,才能确保蜂群的健康发展。

年份 地区 盗蜂发生频率 损失情况
2018 四川省 严重损失
2019 云南省 轻微损失
2020 贵州省 无损失

在了解了中蜂为何会起盗,源于其强烈的领地意识和对蜜源的争夺。后,我们再来看看中蜂盗蜂原因及防治策略。

中蜂为何会起盗,源于其强烈的领地意识和对蜜源的争夺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了以下原因: 1. 人为因素:可能是由于李师傅在合并蜂群时,未能及时补充幼蜂或将要出房的老子脾,导致蜂群内部出现矛盾。 2. 场地因素:由于李师傅的蜂场缺少蜜源,蜂群在缺蜜季节时,容易发生盗蜂现象。 3. 气候因素:秋末冬初,是全国大部分地区极易引发盗蜂的季节,李师傅的蜂场也未能幸免。

盗蜂现象对养蜂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轻者被盗群贮蜜被掠夺一空,引起饥饿;重者可能导致整个蜂场垮台。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了以下处理方法: 1. 加强蜂群管理,确保蜂群内部和谐稳定。 2. 在蜜源缺乏的季节,及时补充饲料,确保蜂群有足够的食物来源。 3. 采用直径4毫米的圆孔巢门,以减少盗蜂入侵的机会。 4. 在同一蜂场不同时饲养异种蜂群,如中蜂和西蜂,避免因蜂种差异引发盗蜂。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蜂盗蜂现象是养蜂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经验,提高养蜂技术水平。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养蜂行业的支持,为蜂农提供更多帮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蜂盗蜂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