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林蛙养殖越冬期存活率低,需探究提高方法

因此,必须在提高林蛙越冬期存活率上下功夫。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寒冷而漫长,林蛙冬眠长达5-6个月,在这段期间也要掌握好养殖技术才能使林蛙顺利过冬。

林蛙养殖越冬期存活率低,需探究提高方法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越冬技术研究热度:怎样提升林蛙越冬期存活率。

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怎样提高林蛙越冬期存活率林蛙即所说的哈士蟆我国主要有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R在我国东北三省广泛分布,由于林蛙所独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尤其是蛙油在国内外市场更是走俏,供需悬殊,上海水产大学赵振寰于50年代 提出了中国林蛙南移养殖的设想,并在上海市郊北纬31^0,东经122^0的自然环境下进行了生长和繁殖试验。多年来不少人在这方面进行基础研究工作。复旦大学王寿兵就温度变化对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蛙在胚胎发育期对温度变化有较强的耐受力,南方春季气温的变化不会严重影响其胚胎发育。复旦大学蒋朝光就中国林蛙蝌蚪期的营养要求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中国林蛙人工养殖蝌蚪期的饲料配比。上述研究结果为在南方进行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专利名称:野外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农业技术领域的水产养殖,是一种林蛙增殖和养殖过程中林蛙个体越冬技术,尤其涉及野外条件下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中国林蛙Ranatemp

对于林蛙的室内水池越冬,1000只/平方米是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比较合理的密度。林蛙从蛙圈的多功能池移入越冬池时,可在圈内放置草帘子或蒿草,从草帘子或蒿草下边捕捉,尽量减少蛙体受伤,从而提高林蛙的越冬成活率。水温越冬最佳水温控制在3℃,如果冬季气温低、水池表层结冰时,采取窜水的方法,将水表层结的冰絮融化。

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药物,如大蒜汁、黄连粉等。放养密度的控制:放养的林蛙数量不宜过多,一般每平方米不超过10只。过多的放养...

林蛙称得上是美味佳肴,实为经济价值很高的药、食兼用的动物资源。其制品极受国际市场欢迎,特别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销售价格昂贵,是我国出口药用动物中的重要商品之一。林蛙的主产品为哈士蟆油,目前国内市场为2000―3000元/kg。林蛙的副产品——蛙肉、蛙籽为餐桌上的佳肴,其内脏及骨骼可做饲料。

据统计,1只林蛙1年能捕食各种害虫3万多只。它专食活动的昆虫或蠕虫,通过胃检发现,林蛙胃中出现的食物种类达6纲13目近60种,其中以昆虫纲为主。主要为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然后为蛛形纲蜘蛛目软体类的田螺和蜗牛。林蛙主要生活在针阔混交林下,林区害虫可满足其生长所需的大量食物。林蛙贪得无厌,几乎不加选择地捕获力所能及的所有昆虫,因此林蛙又有著名的“森林卫士”之称,尤其对于林区落叶松松毛虫的防治有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方法 效果
越冬池蓄水量充足 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
水温控制在3℃ 防止林蛙冻伤
使用天然药物 增强林蛙免疫力
案例:孙乃君的越冬经验

位于辽北的西丰,冬季漫长而寒冷,对林蛙的越冬构成了严重威胁。西丰粮库的下岗职工孙乃君,通过两年的林蛙养殖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发现,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林蛙的越冬存活率:

林蛙养殖越冬期存活率低,需探究提高方法
技术创新:专利方法的应用

该专利提出,在野外条件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林蛙的越冬成活率:一是选择合适的越冬地点,通常选在背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地方;二是控制越冬池的水质和溶解氧含量,确保林蛙在冬眠期间有良好的生存环境。

室内越冬池的管理 未来展望:可持续发展之路

因为人们对林蛙养殖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如何确保林蛙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入研究林蛙的生物学特性,为养殖技术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林蛙的越冬存活率和养殖效益;三是加强林蛙资源的保护,确保林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林蛙越冬存活率提升策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结合实际,为林蛙的养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