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炭疽病:一种危害百香果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作者:畜产妙手•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5
百香果,作为我国近年来新兴的果树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因为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百香果炭疽病这一真菌性病害也逐渐成为困扰种植者的问题。
百香果炭疽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病菌以菌丝体在田间植株、病残物或土壤中存活和越冬,借助风雨和灌溉水传播。5-8月为发病高峰期,在通风不良、湿度大、土壤排水性差,酸性强的果园发病率高,尤其是种植两年后的植株发病最为严重。
因素 | 影响 |
---|---|
气候 | 5-8月为发病高峰期,通风不良、湿度大、土壤排水性差,酸性强的果园发病率高 |
土壤 | 酸性强的土壤有利于病害发生 |
栽培管理 | 种植两年后的植株发病最为严重 |
百香果炭疽病主要危害百香果的叶片及未成熟果实。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后期病斑扩大,变成半透明状,然后变成褐色坏死状导致落叶。茎蔓上病斑容易向纵、横方向发展,深入木质部,形成环状坏死圈,导致整株死亡。果实上病斑深入果肉,导致软化腐烂,最终脱落。
选育抗病品种,选栽无病种苗
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田间卫生,及时剪除并烧毁病枝病叶
实施采后防治,果实采收后用温水或热药液浸泡
冬季清洁果园,减少越冬菌源
在生长季节,要随时清除病果、病叶,减少田间菌量
收果后炭疽病引起果实腐烂,可采用46~48℃热水浸果20min来防治此病
四、案例分析某地区百香果种植面积达5000亩,近年来炭疽病发生严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通过实施以上防治措施,该地区百香果炭疽病发病率从80%降至30%,产量和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对百香果炭疽病:一种危害百香果生长的真菌性病害。有了初步认识后,再研究一下百香果炭疽病防治新策略。
在百香果种植领域,炭疽病如同潜行的阴影,困扰着许多果农。尤其在多雨季节,病害频发,不仅影响果实品质,更导致产量大幅下滑。本案例将深入探讨百香果炭疽病的防治策略,以期为果农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百香果炭疽病主要侵害果实和果柄,初期表现为水浸状黑斑,后期果实凹凸不平,最终导致落果。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物或土壤中越冬,借助风雨传播,高温高湿环境更易引发病害。5-8月为发病高峰期,特别是连续降雨后,病害迅速蔓延。 三、防治措施:多维度的策略① 品种选择与种植管理选用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感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② 清洁果园,减少菌源冬季清理果园,清除病残物,减少越冬菌源。
③ 田间卫生与及时剪除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枝病叶,烧毁或深埋,防止病菌扩散。
④ 采后处理果实采收后,采用温水或热药液浸泡,有效杀灭病菌。
某地百香果种植户小李,其果园曾因炭疽病导致果实大量落果,产量锐减。经过采用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小李的果园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具体实践如下: 小李更换了抗病品种,同时调整了种植密度,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 2. 清洁果园与田间卫生 冬季彻底清理了果园,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并进行了深埋处理。 3. 采后处理与病虫害监测 果实采收后,小李采用了热药液浸泡的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监测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因为种植技术的进步和病虫害防控研究的深入,百香果炭疽病的防治策略将更加多元化。未来,有望通过生物防治、基因编辑等新技术,进一步降低炭疽病的发生率,确保百香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