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拱棚青椒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如何提高青椒产量与品质
青椒,又称辣椒、番椒等,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它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深受消费者喜爱。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青椒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本文将探讨青椒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青椒产量与品质。
1. 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透气性好、土层深厚的壤土。地势平坦、排水方便,且3年内未种植过茄科蔬菜和马铃薯的地块。
2. 整地:秋季深翻土壤,深翻深度以30厘米以上为宜。
3. 施肥:亩施优质有机肥8000公斤、二铵20公斤,耙平后筑1.1米宽畦,铺地膜前喷洒除草剂。
二、培育壮苗壮苗标准 | 具体要求 |
---|---|
苗龄 | 90-95天 |
株高 | 20厘米左右 |
叶片数 | 12片以上 |
茎粗 | 0.4-0.6厘米 |
播种育苗:催芽时将种子放在常温下泡8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洗2-3次,放在25度-30度的火坑上催芽。
苗床管理:出土前白天保持25-30度,夜间20-25度。小苗出土后白天22度,夜间12-18度。出苗到分苗前要控制浇水,进行蹲苗。当真叶时分苗移栽。
分苗后,昼温保持28-30度,缓苗后浇适量缓苗水。待大部分苗长出新根新叶时开始放风,控制床温。浇水要依苗、地、天而定,适量浇透水。定植前5-6天进行秧苗锻炼。
三、定植扣棚1. 定植时间:外温5度、小拱棚内10厘米厚土温12度时可定植,比露地栽培早定植10-15天。
3. 棚内管理:在棚内行距间放温水带,水带长1.5米,直径10厘米。为防扎破水带,应在带下垫旧塑料布,随棚内温度升高而提高带内水温。
1. 扣棚期为20天。定植后5-6天一般不放风。如超过32度可稍放顺风,以免烤苗,5月上中旬可撤掉小拱棚和温水带。
2. 病虫害防治:要及时防治青椒生育期间发生的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M8SK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一次,效果很好。防治蚜虫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结合喷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青椒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施肥、培育壮苗、定植扣棚、定植后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青椒产量与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青椒种植,小拱棚里的高效之路
选择适宜的种植地是青椒高产栽培的第一步。我们以贵州地区为例,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青椒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选地时,要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深度要达到30厘米以上,以保证青椒根系能够充分吸收养分。
壮苗是青椒高产的基础。在育苗阶段,我们采用90-95天的苗龄标准,要求幼苗现蕾,株高20厘米左右,叶片数12片以上,茎粗0.4-0.6厘米。具体措施如下:
播种育苗:采用常温泡种8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2-3次,在25-30度的火坑上催芽。播种时,每平方米用多菌灵8克,拌营养土15公斤,覆盖后盖地膜,以保湿保温。
苗床管理:出土前白天保持25-30度,夜间20-25度。小苗出土后,白天22度,夜间12-18度。出苗到分苗前要控制浇水,进行蹲苗。待真叶时分苗移栽,分苗后保持昼温28-30度,缓苗后浇适量水。
病虫害防治,确保青椒品质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