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稻11号:一款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水稻良种
在广袤的田野上,一颗新星正悄然升起,它就是临稻11号——一款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水稻良种。
临稻11号,原代号99-3,是由山东省沂南县水稻研究所和沂南县农技站联合选育而成的。这个品种的诞生,不仅凝聚了科研人员的智慧,更是对传统农业的一次创新。
临稻11号属于中晚熟常规品种,全生育期152天,比豫粳6号早熟4天。其株高约95厘米,直穗型,穗长约16厘米。分蘖力较强,株型较好,生长清秀,叶片深绿,大小适中,直立性好。
指标 | 数值 |
---|---|
亩有效穗 | 21.8万 |
成穗率 | 76.9% |
穗实粒数 | 108.5粒 |
空秕率 | 12.7% |
千粒重 | 26.5克 |
2003年生产试验取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糙米率85.2%,精米率75.9%,整精米率68.8%,粒长4.8毫米,长宽比1.7,垩白米率29%,垩白度3.5,透明度1级,碱消值7级,胶稠度62mm,直链淀粉18%,蛋白质10.1%。测试的十二项指标有八项达到一级米标准,一项达到二级米标准,米质一般。
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抗性鉴定:中抗苗瘟,抗穗颈瘟,中抗白叶枯病。田间表现抗条纹叶枯病,稻瘟病中等发生,纹枯病轻。
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
稀播育壮苗。
合理密植。
增施磷、钾肥。
据苗情中后期少施或不施氮肥,防贪青晚熟。
2001-2002年参加了山东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97.3千克,比对照圣稻301增产20.6%,2002年区域试验比第二对照豫粳6号增产6.3%;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25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7.2%。
临稻11号作为我国农业领域的一颗新星,必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的一个试验田里,农民张大哥种上了临稻11号。他说:“这个品种真的很不错,不仅产量高,而且抗病能力强,让我省了不少心。”张大哥的试验田里,临稻11号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正朝着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临稻11号的出现,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体现。它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还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