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蚜虫危害严重,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治
高粱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益和国家粮食安全。只是,高粱蚜虫作为一种常见的害虫,严重威胁着高粱的生长。本文将详细介绍高粱蚜虫的发生特点、防治方法及策略,帮助农民朋友们有效防治高粱蚜虫。
高粱蚜虫发生世代短、繁殖快。以卵在荻草上越冬,当6月高粱出苗后,迁入高粱田繁殖为害,苗期呈点片发生。在此期间若持续两旬平均气温在22℃以上,降雨均在25毫米以下高粱蚜即可能大发生,反之若在此期间降雨量较多,气温偏低,就不利于蚜虫发生。
农业防治1. 选择合适的农药:选择有效的农药,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高粱蚜。
2. 增加植被多样性:增加高粱周边的植被多样性,可以吸引更多的天敌,形成天敌食物链,控制高粱蚜的数量。
1. 加强管理:通过加强对病株的管理来实现,可以将损害较为严重的病株及时清除。
2. 利用物理因素:利用防虫网等物理因素来阻隔蚜虫的侵入。
2. 优良品种:选择抗蚜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如锦杂100、辽杂13等。
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清除病株,减少蚜虫的繁殖。
综合治理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实现综合治理,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监测 四、案例分析地区 | 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 |
---|---|---|
东北地区 | 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 防治效果达90%以上 |
华北地区 | 农药防治+农业防治 | 防治效果达85%以上 |
保护地可结合使用异丙威等杀虫烟雾剂,早期使用噻虫嗪灌根也有效果。蚜虫危害,可使用啶虫脒+吡蚜酮+阿维菌素,或螺虫乙酯+烯啶虫胺交替喷施防治。建议使用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蚜酮、噻虫啉、呋虫胺或氟啶虫酰胺等交替使用,也可混合高氯、联苯菊酯或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保护地可结合使用异丙威等杀虫烟雾剂,早期使用噻虫嗪灌根也有效果。这些成分安全性高,农残低,对环境友好。
高粱蚜虫危害严重,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已经梳理完,现在进入高粱蚜虫防治: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蚜虫直接危害的症状:
蚜虫在叶片下部的危害初期较难察觉,但因为数量的增多,会逐渐向上扩散。蚜虫在吸食汁液的过程中会分泌大量蜜露,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为害特点:
使用5%甲拌磷颗粒剂熏杀,每亩用甲拌磷200克,撒入垄沟,有特效。或者使用40%乐果乳油50克,与细砂土混合后扬撒在高粱株上。
高粱在整个生育期都可能遭遇病虫害,如地下害虫、蚜虫、粘虫、螟虫等。了解害虫发生时期、危害症状,对及时防治至关重要。
高粱品种选择:
蚜虫的间接危害主要表现为降低高粱的抗性,利于蚜虫的生长,从而加重危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