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紫斑病是高粱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作者:农科探路人•更新时间:7小时前•阅读1
内容 | 详细描述 |
---|---|
病原菌 | 高粱紫斑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高粱尾孢菌。 |
侵害部位 | 一般仅侵害生长后期的叶片和叶鞘,严重时叶片迅速枯死。 |
发病规律 | 高粱紫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病害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 |
防治方法 | 主要包括农业措施、人工防治和药剂防治。 |
秋后及时深翻,将病残体深埋土中。
高粱生长后期及时追肥,施磷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人工防治
尽早打去植株下部的1-2片老叶,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菌的传染。
在发病初期,选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6.7平方米用50-75千克喷雾。
高粱紫斑病是高粱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和损失。
高粱紫斑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尾孢菌,主要侵害叶片和叶鞘。病害一旦发生,叶片迅速枯萎,严重威胁高粱产量。
秋后深翻土地,将病残体深埋土中,切断病菌传播途径。生长后期追肥,特别是磷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病害初期,及时清除下部老叶,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可减少病菌的传染。
四、药剂防治:精准施治,控制蔓延发病初期,选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6.7平方米用50-75千克喷雾,精准控制病害蔓延。
五、种植策略:品种选择,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如红缨子高粱,提高抗病能力。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种植策略。
六、未来展望:科技助力,病害防控更上一层楼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有望通过生物防治、基因编辑等技术,进一步提高高粱紫斑病的防治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