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下跌,同比减少0.02元公斤
2021年9月19日,生猪市场传来一则消息——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下跌,同比减少0.02元/公斤。这一价格变动无疑给农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
据调查显示,市场上仍存在大批量的牛猪。目前大家仍在压栏,等待端午这一契机。只是,生猪价格甚至已跌破6元,处于亏本状态。之所以压栏等端午,只是希望能少亏点。目前市场上这批等待出栏的猪,基本上为16年年末及17年年初购入的那批高价仔猪,保本点相对而言高,大家压栏、惜售的心理更严重。
地区 | 主流价 | 较昨日变化 |
---|---|---|
东北地区 | 13.66 | 基本持平 |
华北地区 | 13.70 | 基本持平 |
华东地区 | 14.10 | 基本持平 |
华中地区 | 13.68 | 下跌0.02 |
华南地区 | 14.28 | 下跌0.10 |
西北地区 | 13.36 | 基本持平 |
西南地区 | 14.26 | 下跌0.02 |
市场接受度有限,多数地区均面临肥猪量增、价跌、需求量低的格局。地区间价差不大,且生猪调运风险值和损耗均加大,猪经济跨省调运肥猪意愿较低。后期肥生猪价格格仍有下滑可能,且拖累标生猪价格格趋势。
应对策略:调整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率
优化品种结构,选择适应当地市场的生猪品种。
加强饲料管理,降低饲料成本。
提高养殖技术,提高成活率。
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通过以上措施,农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生猪市场均价下跌的挑战。
生猪市场均价下跌,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但只要我们调整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率,就能在市场中找到新的出路。让我们共同关注生猪市场动态,为农民的养殖事业加油助力。
2021年9月,全国生猪出栏均价出现大幅下滑,养殖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安徽、江西、河南等地为例,猪价从春节的9元一路跌至7元多,养殖户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这一现象并非孤立,全国大部分地区生猪收购价格均呈现下跌趋势。
据调查,市场上仍存养殖户必须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案例分析:某养殖户的应对策略某养殖户张先生,拥有100头生猪,面对生猪价格下跌的困境,他采取了以下策略:
2. 加强健康管理:张先生注重生猪健康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降低了疫病风险。
3. 调整出栏时间:张先生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在生猪价格相对较高的时段出栏,以获取更多利润。
行业洞察:生猪养殖的未来趋势1. 养殖规模化:因为市场对生猪品质要求的提高,养殖规模化将成为趋势。
2. 科技创新: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是养殖户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
3. 产业链延伸:发展养猪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
4. 政策支持:关注国家政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生猪价格下跌对养殖户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通过优化养殖管理、调整经营策略,养殖户可以降低风险,实现稳定盈利。同时,关注行业趋势,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是养殖户在生猪价格下跌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