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鹅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关注鹅只健康与生产效率

在农业领域,鹅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这不仅关系到鹅只的健康,更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本文将深入探讨鹅的饲养管理技巧,以及如何有效防控疫病,确保鹅只健康成长。

鹅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关注鹅只健康与生产效率
种鹅的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种鹅繁殖力的关键。后备鹅在预产期前应充分发育,体质健壮,被毛密实有光泽,第二性征明显。优秀公鹅的表现在于昂首阔步、叫声洪亮、头大额宽、肉瘤发达端正等。母鹅则需表现出母性好、温驯、体态丰满等特点。

指标 描述
公鹅 昂首阔步、叫声洪亮、头大额宽、肉瘤发达端正、喙不过长、眼有神、颈粗大、体大健壮、体躯呈方形,各部匀称、胫长、脚粗大且间距宽
母鹅 母性好、温驯、体态丰满、面部清秀、颈不过短、胸深腰腹阔、被毛紧密有光泽

将入选种鹅分成每群120只左右,公母比为1∶5~6,便于管理和提高繁殖效率。

雏鹅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抵抗力弱,因此管理要点是防潮保暖、防止“打堆”,注意栏舍清洁卫生,尽早开食。鹅舍内气温应在25℃左右,并分群隔离防止“打堆”,加强看护,定时巡栏,适当驱动鹅群,使之活动,达到调节体温、蒸发水气,确保健康成长。

疫病的防治与饲养管理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直接影响种鹅饲养管理的效果。育雏前期采用网上饲养效果较好,卫生条件、成活率、饲养密度、育雏舍利用率、生产成本等都优于地面饲养。

10周龄以前为种鹅的生长期,培育过程虽与肉鹅的饲养大致相同,但又有区别。肉鹅强调生长速度以达到尽快上市的目的,而种用雏鹅则必须培育成具有较好繁殖力、适合于种用的体况。

种鹅养殖场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种鹅每年产3~4巢蛋,当种鹅群在每巢的产蛋高峰时,因产完一巢蛋的抱窝鹅增多,采食量下降至200~220克/,此时应减少投料量,因为醒抱鹅的增多而逐步恢复投料量。

缩短母鹅就巢时间对提高产蛋量有明显作用。当发现母鹅有恋巢表现时,及时将其隔离1~2周,只供给饮水和青料,判断其醒抱后,前3天喂少量配合粮,使其恢复消化功能再放回大群。

牧草品种的选择

鹅是草食家禽,喜食的牧草有黑麦草、齿缘苦荬菜、毛苕子、豌豆、甘蓝、籽粒苋、白三叶等,以及一些菜叶、藤叶和野生牧草。为了保证鹅的青饲料均衡、充足供应,必须搭配种植多种牧草。

种鹅产蛋期为7~8个月,饲养至翌年4月下旬时母鹅开始停产,公鹅配种能力降低,受精率下降,羽毛枯萎,进入休产期。此期的饲养目的是消耗母鹅体脂和降低饲养成本,选择和淘汰种鹅,补充后备鹅。

留种雏鹅应尽快运至育雏舍,进行初次饮水调教,俗称开饮。第1周饮水中需加入复合维生素,必要时加入抗菌药物。

在鹅的养殖过程中,种鹅的选择至关重要。以某养殖场为例,他们在11周龄时对鹅群进行了第二次选种。选种标准严格遵循健康、快速成长、体型匀称的原则。通过这一过程,养殖场确保了种鹅具有优良的繁殖能力,为后续的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鹅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关注鹅只健康与生产效率
二、雏鹅的细心照料

种鹅的饲养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某养殖场通过实施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确保了种鹅的健康。在疫病防治方面,他们针对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禽流感等主要传染病,制定了合理的免疫程序,实现了防重于治的目标。

五、休产期的合理调整

休产期是种鹅恢复体力、降低饲养成本的重要阶段。某养殖场在休产期通过减少精料含量,以放牧或投饲牧草为主,确保了种鹅的健康。同时,淘汰和补充后备鹅,为下一生产周期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效鹅养殖策略的关键在于精心选育、细心照料、科学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为我国鹅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