鳡鱼养殖鱼池水质测试,关注溶解氧、氨氮等指标
鳡鱼养殖技术鳡鱼简介: 鳡鱼,属鲤科,雅罗鱼亚科,又称横鲇、横鱼。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
作为一名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平时在跑塘的过程中会经常给养殖户看水质和测水质,由于条件有限不能全部指标都测,一般只测一些常规的指标,现将这些常规指标进行如下分析,希望让养殖户更能理解并在养殖过程中能合理控制这些指标不超标。
水质指标分析1. 溶氧
氧气不仅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需,也是水中鱼虾贝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鳡鱼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水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的成败,因此,了解和研究鳡鱼水体环境及其影响,就能有目的地调控水体质量,满足养殖过程中鳡鱼生长发育的需要。
2. 池水酸碱度
池水的酸碱度既影响鱼类的生长生活,又影响到池水中的营养素,因此人们常用石灰来调节鱼池水的酸碱度。鳡鱼喜偏碱性水,其适宜PH值为7.5~8.5。
3. 氨氮
氨氮对水生物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中毒性比铵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鱼池水的PH值、水温密切相关,PH值越高氨氮毒性越强。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溶解氧在水产养殖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有的水产对象都离不开溶解氧。
养殖过程中,为了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水质,每天要多次测定温度、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 | 测量方法 | 适宜范围 |
---|---|---|
温度 | 温度计 | 18~30℃ |
PH值 | PH值测定仪 | 7.5~8.5 |
溶解氧 | 溶解氧测定仪 | 4~8mg/L |
氨氮 | 氨氮测定仪 | 0.1~0.5mg/L |
以上表格列举了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水质指标及其测量方法和适宜范围。
测量方法可以使用常见的温度计测量。在一些最新的智能物联网水质检测系统中也会带有水温监测记录的功能。
在养殖水体中,池塘养殖水体的透明度主要是由水体中的悬浮物决定的。其中,在大多数池塘中,浮游藻类的密度是影响水体透明度最大因素。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养殖水体是否适合水生动物生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鳜鱼水质管理技术要点鳜鱼是珠三角地区和苏南长三角地区养殖的高档水产品,由于品种退化,养殖密度提高,生态环境恶化,气候不稳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鳜鱼的病害日渐严重,养殖户们不得不频繁的使用各种化学药物,用药过多,严...
当养殖水体氨氮过高时可以使用有机酸产品解毒,增氧产品增氧,进而再调控好水质。
不同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为了给鱼创造最适宜的温度环境,就要随时掌握池水的温度变化。监测水温最常用的是水银温度计,但只能测得表层水温。水质分析仪和溶氧测定仪,均有水温测试功能,且可测定不同水层的水温。
其耗时费力、精确度不高,在监测时间、事故预警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远不能满足工厂化养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溶解氧是池塘水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鱼类的呼吸,还直接关系到池塘的生态平衡。以某养殖户为例,他的池塘在夏季时,由于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明显下降,导致鳡鱼出现浮头现象。经过分析,我们建议他增加增氧设备,并通过合理施肥来增加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从而提高溶解氧含量。结果,鳡鱼的生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氨氮是池塘中的一种有害物质,其含量过高会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在某养殖户的池塘中,我们发现氨氮含量持续偏高,经过调查发现,这是由于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残饵和排泄物积累过多所致。我们建议该养殖户调整养殖密度,并定期清理池塘底部,同时增加水体循环,最终使氨氮含量恢复正常。
为了确保池塘水质稳定,养殖户需要定期监测溶解氧和氨氮等指标。在某养殖场,我们为其配备了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变化。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养殖过程中,溶解氧和氨氮含量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据此,我们建议养殖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养殖策略,如合理控制投喂量、增加增氧设备等。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养殖升级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水质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智能、高效的水质监测设备,为养殖户提供更加精准的养殖指导。同时,通过优化养殖模式,提高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养殖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