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福建省建立大黄鱼种质保护平台,旨在保护与利用大黄鱼种质资源

福建省农业部门积极推动大黄鱼种质保护工作,成功建立了大黄鱼种质保护平台。该平台以保护与利用大黄鱼种质资源为宗旨,旨在实现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提升农业种质资源管理水平。

福建省建立大黄鱼种质保护平台,旨在保护与利用大黄鱼种质资源
规范名称 内容概述
《大黄鱼种质库管理规范》 规范大黄鱼种质库的管理,确保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
《大黄鱼原种场管理规范》 规范大黄鱼原种场的管理,提高种质资源的繁殖与保种能力。
《大黄鱼人工繁育操作规程》 规范大黄鱼人工繁育操作,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在遗传育种方面,福建省大黄鱼种质保护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遗传全雌大黄鱼培育关键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伪雄鱼诱导率可达到90%以上。此外,构建了大黄鱼第二代遗传图谱,分离获得了大量共显性遗传标记,为开展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品种培育方面,福建省大黄鱼种质保护平台育成了“闽优1号”大黄鱼新品种,已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累计繁育了优质选育鱼苗4500多万尾,原种子一代鱼苗600多万尾,遗传全雌鱼苗300多万尾,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8%以上、养殖成活率提高10%以上。

该平台在福建蕉城区、霞浦、福鼎、连江和浙江象山等地建立了多个养殖示范点,通过现场指导、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养殖业主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为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大黄鱼保种、育苗技术研究提供共享条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福建省依托企业,先后建设起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宁德综合试验站、福建省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在大黄鱼育种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携手厦门大学,开发育成了多个新品系,为我国大黄鱼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福建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官井洋大黄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拟通过《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管理规定修正案》,加强对大黄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确保这一海洋明珠的可持续发展。

在福建宁德,一项名为“大黄鱼种质保护,创新应用先行”的项目正在悄然展开,它不仅是对传统渔业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的一次深刻实践。

种质库的建立与规范

平台建设单位起草了《大黄鱼种质库管理规范》和《大黄鱼原种场管理规范》,修订了《大黄鱼人工繁育操作规程》,为大黄鱼种质评价、优化、更新以及规范化育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系列规范的制定,标志着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迈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

福建省建立大黄鱼种质保护平台,旨在保护与利用大黄鱼种质资源
技术创新与突破 资源共享与平台建设

大黄鱼种质保护与利用共享平台是利用官井洋大黄鱼原种场的基本设施和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已有的先进的仪器设备条件,引入了福鼎海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和宁德市海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建设。这一平台的建设,为大黄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未来展望

因为大黄鱼种质保护与利用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黄鱼这一传统渔业资源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我国渔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