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泥鳅人工催产:利用激素或物理方法促进泥鳅产卵繁殖的技术

在农业养殖领域,泥鳅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泥鳅的繁殖周期较长,传统的自然繁殖方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泥鳅人工催产技术应运而生,通过激素或物理方法加速泥鳅产卵繁殖,提高了养殖效率。

泥鳅人工催产:利用激素或物理方法促进泥鳅产卵繁殖的技术
泥鳅人工催产的优势

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繁殖效率

保证苗种规格一致,便于养殖管理

降低苗种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步骤 具体操作
选择亲本 选择成熟度较好的雌雄泥鳅,雌雄比一般为1:2或1:3。
注射激素 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鱼剂量为每克体重20-4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注射方法为背鳍基部肌肉一次注射。
发情与采卵受精 注射后的鱼放入挂有鱼巢的孵化池或网箱中,水温控制在25℃左右,注射后12小时可发情。将雄鱼的精液挤出,再将卵子挤入器皿中,并用羽毛轻轻搅拌,用水冲洗后将受精卵轻洒在鱼巢上。
激素与物理方法的应用

激素催产是泥鳅人工催产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HCG可以促进泥鳅卵泡成熟、排卵,提高产卵率和产卵量。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以诱导泥鳅排卵,提高受精率。

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国某养殖场采用人工催产技术,成功提高了泥鳅的繁殖率。据统计,采用人工催产技术的泥鳅产卵率比传统自然繁殖提高了20%,产卵量提高了30%。此外,人工催产的泥鳅苗种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未来展望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泥鳅人工催产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完善。未来,有望实现以下突破:

优化激素配方,提高催产效果

开发新型物理方法,降低催产成本

提高泥鳅苗种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先了解了泥鳅人工催产:利用激素或物理方法促进泥鳅产卵繁殖的技术。,接着深入泥鳅催产技术,助力高效繁殖。。

泥鳅人工催产:利用激素或物理方法促进泥鳅产卵繁殖的技术

泥鳅的人工催产并非易事,但通过技术的不断优化,如今已趋于成熟。选择成熟度合适的雌雄泥鳅至关重要。一般水温需稳定在20℃以上,以促进亲鳅的生殖系统发育。采取天然产卵期的泥鳅,经过强化培育后,更利于人工繁殖。催产药物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鱼剂量为每克体重20-4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注射方式为背鳍基部肌肉单次注射。

接下来,雌雄比例的调控也十分关键,通常为1:2或1:3。注射最佳时间为晚上7-8时,注射后的鱼需放入带有鱼巢的孵化池或网箱中。水温控制在25℃左右,12小时后可进行人工采卵受精。操作中,需先将雄鱼的精液挤出,然后将卵子轻轻搅拌并用水冲洗,再将受精卵均匀地洒在鱼巢上,避免搬动鱼巢导致受精卵受损。

近年来,由于天然苗种供应不足,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HcG与DOM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HCC效果更佳,产卵时间更短,催产率和产卵量也更高。

3. 案例分享:苏州大学水产研究所的实践成果

记者有幸联系到了苏州大学水产研究所的凌去非教授。凌教授介绍,泥鳅人工催产使得亲鳅同期发情、产卵,保证了苗种规格的一致性,尤其适合于大规模泥鳅养殖。苏州大学水产研究所通过研究,成功地将大鳞副泥鳅的人工催产与孵化技术推向市场。

凌教授还提到了泥鳅规模化人工催产与孵化、大鳞副泥鳅催产孵化高效技术研究以及大鳞副泥鳅夏季人工繁殖试验等多个重要项目,这些都是我国泥鳅养殖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泥鳅人工催产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泥鳅养殖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我们期待更多研究机构和企业投身于泥鳅养殖技术的研发,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