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鱼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由水霉感染引起
福寿鱼水霉病,一种令养殖户头疼的常见疾病,它由水霉感染引起,不仅影响鱼体健康,更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巨大挑战。
病症名称 | 别称 | 影响对象 |
---|---|---|
水霉病 | 毛霉病、白毛病 | 四大家鱼、名特优鱼类、鱼卵、幼鱼、成鱼 |
水霉病主要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由于鱼体受伤而被引起。它与钟形虫病在外观形态上相似,容易误诊。治疗不当或久治不愈,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福寿鱼水霉病的相关知识。
水霉病的成因水霉病是由水霉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水霉菌广泛存在于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尤其是在死亡的有机械损伤的鱼体上腐生。
水霉不感染健康无损伤的福寿鱼。但在操作、运输过程中,如果鱼体受伤,或因低温造成冻伤,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水霉孢子就会乘机侵入鱼体。
水霉在受伤或病灶处迅速蔓延、繁殖,长出许多绵毛状的水霉菌丝。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鱼的组织,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运动不正常,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1. 鱼种迁入越冬池前,对池水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消毒。
2. 鱼种用3%食盐水浸洗3~5分钟。
5. 提高水温或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进行照射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6. 使用彩虹杀菌水+亚甲+少量食盐进行防治。
防治水霉病需要从源头上入手,加强鱼种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病鱼,才能确保福寿鱼养殖的顺利进行。
金鱼染上水霉,往往是因为鱼体表受伤,遭遇水霉菌侵袭。从下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蝶尾金鱼的身体两侧有鳞片擦伤,这便是感染水霉病的原因。更多关于金鱼养殖的实战技巧,请参考——疾病防治篇。
在福寿鱼养殖过程中,预防水霉病至关重要。
在某地的一家福寿鱼养殖场,由于连续多日阴雨,水温降至10℃以下,导致福寿鱼水霉病爆发。养殖户发现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棉絮状物,病鱼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经过诊断,确定是水霉病感染。
应对措施:综合防治,恢复鱼群健康
鱼种迁入越冬池前,对池水进行消毒,使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预防细菌感染。
鱼种在围捕、搬运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病鱼隔离治疗,每天用3%的盐水浸泡5至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的高锰酸钾溶液外加1%食盐浸泡20至30分钟。
提高水温或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抑制水霉生长。
全池泼洒彩虹杀菌水+亚甲+少量食盐,进行杀菌消毒。
经过以上措施,养殖场的福寿鱼水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鱼群健康状况逐渐恢复。
案例二:科学预防,降低水霉病发生率
选择优质鱼种,降低鱼体受伤风险。
严格控制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定期对鱼池进行消毒,使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
加强鱼病监测,一旦发现病鱼,立即隔离治疗。
水霉病防治,预防为主,综合施策
严格控制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加强鱼病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病鱼。
定期对鱼池进行消毒,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选择优质鱼种,降低鱼体受伤风险。
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疾病防治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