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福寿鱼流行性疾病频发,需加强预防与治疗
作者:渔乐三农•更新时间:4小时前•阅读0
近年来,我国福寿鱼主产区的海南、广东、广西等地,福寿鱼细菌性病害频发。病原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养殖环境恶化、持续高温、养殖密度过密等原因导致。
病鱼表现出打转游动、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鳃盖边缘、鳍条充血发红,眼球突出、眼眶出血,肛门肿大,严重者甚至有溃烂病灶。
二、预防管理措施序号 | 措施 | 说明 |
---|---|---|
1 | 清理淤泥 | 放苗前清理过多淤泥,特别是投料台周围的污泥,翻耕、暴晒氧化塘底。 |
2 | 合理放养密度 | 一般控制在1500尾/亩以下为宜。 |
3 | 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 | 保证足够的溶解氧,一般要求在3mg/L以上。 |
4 | 定期换水 | 有条件的养殖场,每6~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30%;高温季节,当水温超过32℃时,增加换水次数。 |
5 | 药浴消毒 | 定期在投饵台周围吊设含氯消毒剂、高锰酸钾等进行药浴消毒。 |
6 | 投喂保健饲料 | 用多种维生素+大蒜素+护肝保拌料投喂,每月1~2次,每次连喂5~7天。 |
7 | 注射疫苗 | 选择规格50-100g健康鱼种,通过注射链球菌疫苗,达到预防免疫目的。 |
8 | 控制投喂 | 发病期间,病鱼基本不摄食或少量摄食,为防止过多的残饵造成水质恶化,应根据病情、天气、水温等情况,少投料或不投料。 |
9 | 打捞死鱼 | 及时打捞出重病鱼和死鱼,远离鱼池掩埋,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疾病传播和感染。 |
10 | 建立档案 | 安排专人专管,详细记录饲养过程,建立饲养档案,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
11 | 及时上报 | 发现病情后,应及时上报水产主管部门、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国家福寿鱼产业技术体系琼海综合试验站,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蔓延及减少损失。 |
发病期间,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水体消毒和药物治疗:
水体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病鱼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药物治疗:外用三氯异氰脲酸或二氧化氯,内服阿莫西林、土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
海南省福寿鱼疾病防控需要从预防、治疗、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水平,确保福寿鱼产业的健康发展。
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提前采取措施,
放苗前,清理池塘淤泥,特别是投料台周围的污泥,确保塘底清洁。
合理控制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1500尾/亩以下。
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确保溶解氧充足。
定期换水,高温季节增加换水次数,保持水质良好。
使用消毒剂进行药浴消毒,定期投喂维生素和抗菌药物。
注射链球菌疫苗,提高鱼体的免疫力。
减少残饵,防止水质恶化。
及时打捞病鱼和死鱼,做好消毒工作。
建立饲养档案,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发现病情,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
水体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外用三氯异氰脲酸,内服阿莫西林或土霉素等。
四、案例分享:海南某养殖场成功防控经验海南某养殖场,在福寿鱼养殖过程中,成功防控了无乳链球菌病。该场采取了以下措施: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定期换水,使用消毒剂进行药浴消毒,注射疫苗,以及及时处理病鱼和死鱼。通过这些措施,该场福寿鱼的成活率显著提高,养殖效益得到了保障。
五、未来展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