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生物产业基地:我国首个集榛子种植、加工、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2015年2月,国家林业局发文认定了“辽宁铁岭国家榛子生物产业基地”。榛子,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富含营养,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发展榛子产业,对于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振兴山区经济,促进林农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铁岭国家榛子生物产业基地位于我国辽宁省铁岭市,占地面积约5万亩,是我国首个集榛子种植、加工、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基地以榛子种植为核心,涵盖榛子加工、科研、旅游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产业发展近年来,辽宁铁岭国家榛子生物产业基地在榛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产业领域 | 发展成果 |
---|---|
榛子种植 | 基地内榛子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榛果超过1000万公斤。 |
榛子加工 | 基地内拥有多家榛子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公斤。 |
科研 | 基地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榛子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工作。 |
旅游 | 基地内建设了观光采摘园、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 |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榛子产量和品质。
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扩大榛子产业链条。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基地的综合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榛子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创新培育,打造产业新引擎王贵禧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他们承担了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系列研究,对生态类型、植物学性状、坚果性状、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展了平欧杂种榛第二代杂交育种,选育出适合寒温带地区发展的加工型新品种,并初步建立了榛属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
山东三羊榛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在荒山秃岭上崛起的明星企业,用6年时间,在辽宁铁岭种植了2万亩榛子基地,开发生产了榛子乳、榛子油等系列产品,创立了“魏榛”品牌,打造了榛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成为我国榛子产业的一个响亮品牌。
产业集聚,辐射带动效应显著辽宁铁岭市大力发展榛子产业,小榛子成为大产业。目前,铁岭平榛总面积113万亩,年产榛果3300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70%以上。全市有各类榛子加工企业77家,年加工量超过4000万公斤。榛子经销网点有3000多个,分布全国的连锁店有1000余家,8万多人在从事榛子种植和销售。
辽宁省铁岭市榛子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先后获得国家相关行业部门授予的“原产地保护标识认证”、“中国榛子之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铁岭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榛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出台了系列政策,引导榛子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集榛子种植、加工、研发、营销的生物产业集群。
因为种植范围的扩大,我国榛子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榛子产业作为一个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其经营模式将由个体转向合作社或专业公司;经营规模由零散小规模种植转向规模化大基地栽培;投资方式由林业内部投资转向外部企业和社会投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