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槟榔村:从贫困落后到美丽乡村的蜕变之路
刘耿指出,槟榔村人文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要以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为契机,明确发展目标,抢抓时间节点,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乡村产业...
据罗营长介绍,除了三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北京某投资集团于2008年进驻槟榔村,开发旅游项目。仅2012一年就将计划投资1.5亿元。旅游项目的开发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一方面,村民可享受到景区门票纯收入30%的分红,另一方面集团还参与到民居改造项目中来,对老百姓的现有房屋“穿衣戴帽”,使其更具黎族特色,为每户建造黎客客栈一间,产权为老百姓,由公司统一经营,并按销售价格的25%为老百姓分红。因为有了集团的规范化管理,槟榔村整体就是一个旅游区。集团除了景区进行管理,还负责村中的环卫及联防。集团还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很好的转化了当地的劳动力,槟榔村景区80%员工都是本地村民。
人民网三亚3月21日电 近日,以“共建美丽乡村,乐享幸福生活”为主题的三亚美丽乡村行慈善义演活动走进三亚市天涯区槟榔村,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为槟...
三亚槟榔村位于三亚市凤凰路以北一公里处,南抵西线铁路,北达水源池水库,地处水源池水库下游,槟榔河两岸,该地分布有15个纯黎族自然聚落,属海南黎族五大中哈一支。全村1190户,6238人,耕地面积3280亩。8月14日,商报记者前往槟榔村,村口处一条平整的马路一直延伸至村庄深处,路两边成片的田地,种植各种农作物,村庄内槟榔成林,房屋都在槟榔林中露出轮廓一角,一条宽阔的槟榔河贯穿村庄,几个孩子赤脚在水中嬉戏打闹,欢声笑语中,似乎在讲述着他们的幸福生活。
傅平飞说,他们家有兄妹5人。小时候,一家人靠爸爸每月600块的工资过活。家里仅有三间的瓦房屋和一间茅草屋,总占地面积不足50平米,一家7口都生活在里面。平时吃的是地里挖来的野菜,河里抓来的鱼,温饱都是问题。村里唯一通往外界的泥巴路,坎坷难行,种的瓜果蔬菜也不好运出去。2006年新农村建设之后,政策好了,投资商也进来了。路修好了,河也不再淹了。瓜菜销路也好了,他家几兄弟收入开始增加,外出打工的也回到家来干事业,平均每人每月都有3000到4000元的收入。
从2006年开始,三亚市委市政府响应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先后投入1799万元用于改善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共建成硬板化村道44条,总长24公里。建设多个公共服务中心,集防洪楼、村办公室、警务室、卫生室、文体中心、科技培训中心于一体。
项目 | 资金投入 | 成效 |
---|---|---|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 1799 | 建成硬板化村道44条,总长24公里 |
公共服务中心 | 集防洪楼、村办公室、警务室、卫生室、文体中心、科技培训中心于一体 |
“按照政府+农户+企业三方合作模式,合力开发热带乡村体验游、黎家文化游、生态休闲游、新农村参观游等项目,将槟榔村建设成为占地6.8平方公里的5A热带黎家风情乡村旅游区指日可待。”罗营长笑着说。看着罗营长脸上露出的微笑,记者似乎也看到了槟榔村触手可及的未来。
关于加快推进槟榔河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 民建三亚市委 221 案由:关于加快推进槟榔河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民建三亚市委 提案内容: 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深入推进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也是在农村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今的槟榔村已变成道路四通八达、村容整洁、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的新农村示范区,2011年槟榔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750元,80%农民住上了新房。
把时光轴拨回2017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博后村就地改造为美丽乡村,不仅要美“面子”,还要强“里子”。苏英暖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看到家乡的...
一位环卫工人苏大姐说,她是本村居民,在村里做保洁工作,每年除了家里种植赚来的几千元收益,还有打工赚来的钱。她家5口人,之前住的都是茅草房,生火在院子做饭。现在生活好了,盖起了3间平房,相比以前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槟榔村作为三亚市最早开始建设的美丽乡村,依然存在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如槟榔河的水长年偏少,部分河段的河水浑浊;一些树枝落叶等垃圾的处理多...
村民傅平飞家是3层小洋楼,一片槟榔林是他家的小花园。傅平飞对记者感言:“现在生活好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是要感谢政府,如果没有政府,没有这些项目的扶持,我们村怎么也不会过上现在的生活。”
槟榔加盟2017-03-25 2:38阅读评论槟榔村位于三亚凤凰镇东北侧、水源池水库下游,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是个纯黎族村庄,因傍依槟榔河,盛...
刘耿调研槟榔村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刘耿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在要求,...
罗营长对记者说,过去农民有“三愁”:愁看病、愁上学、愁出行。新农村建设启动后,三亚市委市政府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建设基础公共服务设施。2005年,槟榔村卫生室建立,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全村共受益8182人次,参加合作医疗人口比率为98.55%。2007年开始,槟榔村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收费,同时扩大助学范围,确保每一名农村学生都能上得起学。2010年3月,三亚市交通局开通了鹿回头至槟榔片区的22路公交线,终点站设在槟榔片区的槟榔河文化旅游区停车场,该线路的开通为槟榔村6000多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如今,“三愁”变为“三喜”。
槟榔村的民兵罗营长告诉记者2006年前,这里曾是一个落后的村庄,历来十年九涝。“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槟榔村的真实写照。昔日的槟榔河由于长期的闭塞,黎族村民还是保持传统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经济极为落后。村庄中的房屋建筑多为船型屋风格,而且乱搭乱建,破旧不堪,每逢台风季节,遇强风暴雨,便出现严重毁损。每逢雨季,便道路泥泞,过往难行。且槟榔河时常泛滥,河堤溃塌,淹没周围农田,致使庄稼及农作物欠收,使村民们生活贫苦。
2006年10月,三亚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进行槟榔河整治,“水患”变成了“水利”。修建起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的两岸防洪堤,根治了三亚西河槟榔河段多年来的水土流失、农田被淹等水患顽疾。保护槟榔村村民的生命财产、沿岸农田安全及下游铁路、环岛高速公路、国防道路的安全运行。如今的槟榔河,俨然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加固的堤岸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亚已确立育才10个、原高峰乡5个以及崖州区抱古村等16个贫困村村委会为旅游扶贫开发的对象,通过发展“旅游+农业”、 “酒店+民宿” ..., 四无美丽乡...
已经阐述了三亚槟榔村:从贫困落后到美丽乡村的蜕变之路。,现在进入槟榔村: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样本的主题。
之后,槟榔村大力发展庭院立体生态循环经济,推广设施农业,冬季瓜菜轮作模式,家家户户有沼气池,现有一千多亩哈密瓜种植基地,兰花3万多株,养殖猪、鸭、鹅等禽畜2万多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