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生姜八步法:传统窖藏生姜的八道工序

在我国的农业领域,生姜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其种植和储存技术一直备受关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传统窖藏生姜的八步法,确保生姜品质。

生姜八步法:传统窖藏生姜的八道工序
步骤 具体操作
一、地窖选址与消毒 选择向阳、避风、地势高燥、排水方便的地方挖地窖,深度4—5m。老地窖清除2—3cm老土层,露出新土层,用800倍多菌灵溶液喷洒杀菌。
二、生姜采收挑选 在初霜前收获充分长成的根茎,剔除受冻、受伤、小块、干瘪、有病和受雨淋的姜块,挑选大小整齐、质量好、无病害的健壮姜块进行贮藏。
三、生姜入窖摆放 将生姜按级别集中码放,码放时将生姜竖立排紧,一层姜一层沙,沙厚2—3cm,最上一层姜距离窖顶30cm左右。整个过程要求轻拿轻放,切勿碰伤姜块。
四、敞窖散热 贮藏初期因姜块呼吸旺盛,窖内温度较高,所以不要将窖口完全封闭,要保持通风。贮藏初期的姜脆嫩,易脱皮,要求温度保持在20℃以上,使姜愈伤老化、疤痕长平,不再脱皮。
五、渐进覆窖 窖内温度降下来后,温度在15℃左右时,在生姜表层放一层作物秸秆,避免敞窖检查时冷风侵姜。窖口先用秸秆覆盖,随气温降低逐渐增加压土厚度,直至压严增厚,必要时还要搭草帘挡风。
六、温度控制 姜喜温暖湿润,不耐低温不耐凉,10℃以下会受冷害。生姜贮藏最适温度范围为15—18℃,窖内温度在20℃以上要加强通风。
七、湿度控制 窖中悬挂干湿温度计,定期检查窖内的温湿度,将窖内湿度控制在95%左右。若湿度低于90%生姜易失水干缩,湿度过高易引起姜瘟、腐烂。
八、检出病残姜块 查窖时随时将发霉腐烂的姜块检出地窖,防止病菌传播。同时将病姜周围的姜块检出单独存放,并作好消毒处理。
地窖选址与消毒

新挖地窖应选在向阳、避风、地势高燥、排水方便的地方,深度4—5m。老地窖要先清除2—3cm老土层,露出新土层,再用800倍多菌灵溶液喷洒杀菌。

生姜采收挑选

贮藏用的姜应该是充分长成的根茎,一般在初霜前收获,避免着霜受冻。收获时带土太湿可稍晾晒,注意避免日晒过度。一般收获后立即下窖贮藏,不能在田间过夜,也不能在雨天或雨后收获,否则不耐贮藏。

摆放前,先在窖底铺一层4—5cm的河沙,每平方米竖立2—3小捆芦柴或玉米秸秆,方便通风。把分级的生姜按级别集中码放,码放时将生姜竖立排紧,一层姜一层沙,沙厚2—3cm,最上一层姜距离窖顶30cm左右。整个过程要求轻拿轻放,切勿碰伤姜块。

敞窖散热

贮藏初期因姜块呼吸旺盛,窖内温度较高,所以不要将窖口完全封闭,要保持通风。贮藏初期的姜脆嫩,易脱皮,要求温度保持在20℃以上,使姜愈伤老化、疤痕长平,不再脱皮。窖口需放置遮阳物,防止阳光射入。

渐进覆窖

窖内温度降下来后,温度在15℃左右时,在生姜表层放一层作物秸秆,避免敞窖检查时冷风侵姜。窖口先用秸秆覆盖,随气温降低逐渐增加压土厚度,直至压严增厚,必要时还要搭草帘挡风。

温度控制

姜喜温暖湿润,不耐低温不耐凉,10℃以下会受冷害。生姜贮藏最适温度范围为15—18℃,窖内温度在20℃以上要加强通风。

窖中悬挂干湿温度计,定期检查窖内的温湿度,将窖内湿度控制在95%左右。若湿度低于90%生姜易失水干缩,湿度过高易引起姜瘟、腐烂。

检出病残姜块

查窖时随时将发霉腐烂的姜块检出地窖,防止病菌传播。同时将病姜周围的姜块检出单独存放,并作好消毒处理。

生姜的采收宜选择晴暖天气进行。拔出整株姜后,剪去茎杆,清除根和泥土,然后在阳光下暴晒1至2天,让表面水分蒸发。挑选无破损、健壮无病的姜块,轻拿轻放,码齐入窖。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只有保证了生姜的初始品质,后续的窖藏过程才能顺利进行。

生姜八步法:传统窖藏生姜的八道工序
入窖摆放:科学码放,利于通风散热 越冬管理: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

入窖初期,窖温偏高,姜块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水分和二氧化碳,容易引起腐烂,因此窖口不宜封严,保持通风。当窖温降至10℃以下时,为保温应密封窖口。浅窖还需加厚覆盖土层。整个越冬期间,要求窖温控制在15至19℃之间。

湿度控制:防潮防霉,确保生姜新鲜

通过以上八步,不仅可以确保生姜在窖藏过程中的品质和新鲜度,还能延长其保鲜期,为生姜的销售和市场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2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