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豆市场弱势,长期陷入发展瓶颈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专题研讨班16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疫情影响,国产大豆行情依旧弱势运行,终端需求低迷,...
价格大概率阶段性走强;长期来看,在政策支持下,2022年大豆...
近两年国产大豆价格高企,部分销区食品加工企业使用进口豆替代国产豆,挤压了国产大豆...
可以说当前我国大豆产业已经陷入了一个魔咒,大豆产量增无可增,传统生物技术可以说已经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期,而新的生物技术只能存放于实验室中。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值得反思的,但是这都不是首要的!首要问题还是要抓紧时间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
发展能力不强。 此外,受优质优价理念的影响,国产豆油企业始终处于贸易商高价抢原料、进口豆低价抢市场的不利环境,优质高价国产大豆被贸易商和南方企业高价买走,进口转基因大豆低价抢夺食用油和饲料市场。在国产非转基因豆油竞争优势还没有完全确立的情况下,国产豆油企业高价收购大豆,就无法与南...
国产大豆市场一般在每年的6~7月份出货偏慢,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为豆制品终端需求淡季。此外也因为这段时间蔬菜水果价格亲民,具有较强替代性,因此豆制品不太畅销。分析师张兰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以来,因分销大豆不断进入市场,挤占国产大豆市场较大份额,...
大豆直补政策效果不明显
去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对大豆实施目标价格直补政策,改变了实行了六年之久的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并且制定了4800元/吨的大豆目标价格,规定低于此价格将补差价给农民。此项政策意在保护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阻止东北大豆面积继续下滑。而今年出台的补贴细则显示,补贴标准将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各个地区大豆产量测算,补贴时依据实际种植面积进行拨付和发放,今年5月最终确定的补贴标准为60.5元/亩。对此,记者了解到,由于去年黑龙江刚开始向政府申报的大豆种植面积偏少,而多报了玉米的播种面积,后来当地出现补报或虚报的数据,最终的结果是大豆种植户共同分享了已经下发的大豆直补款。这使得实际种植大豆的农民获得的补贴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张兰兰表示,农户对于该政策的持续性存在一定担心,担心今年有补贴,到明年又没有补贴。本来收益就不高甚至亏损,一旦补贴也没有了,对于农民而言意味着又白忙活一年。
对于补贴力度,也有一些大豆种植户认为大豆直补政策的力度不足,补贴太少不足以明显提高大豆种植收益,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热情。
对于国家制定的目标价格,张兰兰表示,大多数农民出售大豆卖不到这个价格,即使能达到,大豆种植纯收益也不如玉米。因此,目前来看,刚刚开始执行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于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并没有明显效果,大豆种植面积依然呈现缩减的趋势。
需求低迷
据张兰兰介绍,2015年以来,国内大豆压榨企业亏损的时间居多,并且亏损空间在100元/吨左右。目前国内养殖行业不够景气,豆粕等其他饲料产品需求不旺;虽然豆油受到原油市场支撑及企业挺油的策略影响,上半年表现良好,但无法挽回油厂亏损的局面。今年进口大豆数量依然偏多,6~7月是南美大豆大量进入中国的时期,在油厂开工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有较大部分流入分销市场,给分销及国产市场造成不好的影响
当前从2015年国产大豆播种情况来看,黑龙江大豆面积依然在减少,市场预估播种面积至少减少20%,甚至局部地区更多。安徽及河南地区因2014年大豆减产,甚至部分田地出现绝收;行情持续不佳,极大地挫伤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预计两地大豆播种面积也会出现一定减少。湖北等地因早熟大豆比较受市场关注,近两年价格偏高,播种面积略有增加。
张兰兰表示,2015年大豆产量继续减少基本成为事实,国产大豆供应量减少的担忧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当前国产市场,在余粮少及分销大豆数量偏低的情况下,国产大豆弱势运行,预计在下游需求持续无改善的环境下,国产大豆难以走出瓶颈。
市场分析年份 | 国产大豆产量 | 国产大豆进口量 | 大豆压榨量 |
---|---|---|---|
2010 | 1500 | 300 | 1800 |
2015 | 1200 | 400 | 2000 |
2020 | 1100 | 500 | 2100 |
面对国产大豆市场弱势的现状,我们有以下挑战和机遇:
挑战:
传统生物技术发展瓶颈
农村土地流转推进缓慢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机遇: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应对策略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高产、抗逆、优质的大豆品种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
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保障大豆种植面积稳定
在农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国产大豆的发展历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曾经,国产大豆在产量和品质上都无法与进口大豆抗衡,但因为技术的革新和创新的推动,它正逐渐打破传统的束缚,迎来新的生机。
近年来,我国科研团队在转基因技术、种植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本土实际情况,研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抗病性强,极大地提高了国产大豆的竞争力。
以黑龙江省为例,当地农业部门联合科研机构,针对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选育出了一批适应性强的转基因大豆品种。这些品种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显著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推动国产大豆应用的过程中,企业扮演了关键角色。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开始尝试使用国产大豆替代进口大豆,从源头上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例如,某知名豆制品企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成功将国产大豆应用于豆奶、豆腐等产品的生产,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还降低了成本。
此外,一些企业还积极探索大豆的深加工,将大豆蛋白、大豆油等副产品应用于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拓宽了国产大豆的应用范围,提升了产业链的附加值。
面对未来,我国大豆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政策将继续扶持大豆产业发展,通过提高补贴标准、优化种植环境等措施,激发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将为国产大豆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未来,我国大豆产业将朝着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