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吐絮期管理是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棉花收获,是提高棉花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抓好吐絮期管理,将灾害影响减少到最少程度,特提出吐絮期管理意见如下:受台风“利奇马”带来的强降雨...
吐絮期是棉花增加秋桃,提高铃重和衣分以及纤维质量的重要时期,加强棉花吐絮期的田间管理对提高产量、改良质量至关重要。
棉花吐絮期高产棉花长相早熟不早衰,要求是棉株下部吐絮,上部连续开花,晚蕾很少。生长健壮的棉花,顶部果枝平伸,果枝长20-30厘米,有大蕾34个。假如顶部果枝向上伸得过长、赘芽丛生、
4、巧时催熟提早吐絮。在适宜时期喷洒乙烯利,棉花可提早10天左右吐絮,霜前花率增加20%~30%。喷药期间,应掌握在棉株上部的棉铃长到40天以上,距枯霜期20天左右,喷药量一般每亩40%乙稀利150克,对50~100倍的清水,均匀喷洒。如喷药早,气温高,棉株弱,每亩可喷100克左右。喷药后6小时遇雨,则需重喷。
一、灌水与排水1、巧抓肥水促养分运转。一是根外追肥。对于叶片过早失绿,出现脱肥早衰的棉田,每亩用1%~2%尿素溶液50~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对生长过旺表现贪青晚熟的棉田,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3%的过磷酸钙浸化液,促进养分运转,有利提高吐絮。二是防止秋旱。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大田类经济作物,田间管理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吐絮期,田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进入吐絮期,棉花营养生长逐渐...
2、巧整枝、推株促成熟。受气温的限制,一般“立秋”后现的蕾和白露后的花,都是无效的。应及时去掉棉株新生的幼嫩部分,不仅节约了养分,还能够减轻四代棉铃虫的危害。郁闭严重的棉田,由于通风不良,可在3~5片棉叶保一个棉铃的前提下,打掉部分多余的老叶。也可进行推株并垄,即将相邻的两行棉株并在一起呈八字形,隔5~7天后,在将其向两边推开。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棉花种植技术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网棉花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3、巧摘烂铃提高质量。将摘下的棉桃在1%的乙烯利溶液中蘸后晾晒,可以得到吐絮较好的棉花。
管理措施 | 具体操作 | 预期效果 |
---|---|---|
灌水与排水 | 保持适宜水分,防止早衰 | 提高产量和品质 |
巧抓肥水 | 根外追肥,防止秋旱 | 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吐絮 |
巧整枝、推株 | 去除幼嫩部分,减轻虫害 | 提高通风,改善品质 |
巧摘烂铃 | 蘸乙烯利溶液晾晒 | 提高吐絮质量 |
2019年,台风“利奇马”席卷我国沿海地区,对棉花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某地区棉花种植户在灾后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实现了吐絮期的有效管理:
及时清理田间淤泥,恢复排水系统,防止土壤积水。
合理调整施肥,增施叶面肥,恢复棉花生长活力。
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棉株健康生长。
秋桃增加吐絮期是棉花秋桃快速增加的关键时期。
铃重提高在吐絮期,合理的水分、养分管理有助于提高铃重。
纤维品质提升棉花吐絮期对纤维品质的形成和积累起到决定性作用。
棉花吐絮期虽然需水量较小,但保持适宜的水分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灌水与排水技术的要点如下:
灌水: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排水:恢复排水系统,防止土壤积水,降低烂桃率。
根外追肥:对叶片过早失绿、脱肥早衰的棉田,进行叶面喷施。
合理施肥:根据棉田情况,增施氮、磷、钾等肥料,满足棉花生长需求。
关键技术三: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提前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综合治理: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未来趋势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棉花吐絮期管理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物联网技术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棉花生长情况,实现精准管理。
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为棉花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生物技术改良: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棉花品种。
棉花吐絮期管理对提高产量、改进品质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水分、养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结合智能化、精准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棉花生产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