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大垄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法,一种提高大豆产量的种植技术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种植模式,正逐渐成为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手段。这一技术不仅优化了大豆种植结构,而且显著提升了大豆的单产和品质。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技术,带你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实际应用。
要素 | 描述 |
---|---|
品种选择 | 选择优质、少分蘖的大豆品种,如168、ZOQI、94?09B等。 |
种植密度 | 采用130厘米大垄,垄上播6行,小行距16厘米,每公顷40-45万株。 |
整地与施肥 | 前茬为小麦、玉米或马铃薯最佳。随播随起垄,垄距130厘米,垄高25厘米,垄上宽30厘米。垄底深松,垄体测深分层施肥。 |
病虫害防治 | 播种前用大豆种衣剂包衣或拌种,防治大豆病虫害。 |
提高冠层叶面指数,优化光能利用,增加产量。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抗旱抗涝能力。
优化大豆种群布局,提高大豆个体发育,增加群体优势。
较常规大豆栽培增产15.22%,增收1648.76元/公顷。
种植面积:20公顷
品种:丰收544
产量:每公顷4400公斤,较常规种植增产20%。
增收:增收880元/公顷。
导读:大豆高产密植新法,开启农业升级新篇章。
一、技术概述
二、品种选择
在实施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时,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如168、ZOQI、94?09B、丰收544、密荚王、合丰25、合并93一BS等品种,都是理想的候选。播前要进行选种,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采用主茎结荚品种,大垄宽台密植,垄底深松,垄体测深分层施肥,垄上精量点播。播种前使用大豆种衣剂包衣或拌种,有效防治大豆病虫害。
四、栽培措施
五、实践案例
李先生在采用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技术后,冠层叶面指数显著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实现了增产目标。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六、经济效益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库容,有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648.76元/公顷。
七、种植方式与密度
种植方式为130厘米大垄,垄上播6行,小行距为16厘米,每公顷40-45万株为宜,播种时间为5月中旬左右。
通过以上详细的技术解析和实际案例分享,我们看到了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在提升农业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不仅为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