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我国专家创新研制羊肉加工新技术,旨在提升羊肉品质与口感

内蒙古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项目名称为“精品牛羊肉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由内蒙古某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承担。

我国专家创新研制羊肉加工新技术,旨在提升羊肉品质与口感

因为我国专家研制的一系列羊肉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生鲜羊肉的货架期已经大大延长。同时,新技术还提升了羊肉的品质和口感,实现羊肉的梯次利用,让人们吃到的羊肉产品也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安全健康。

羊肉加工新技术的突破

在初加工产品、羊肉分割和保鲜的问题上,科研团队创建了羊肉标准化分级分割技术,解决了分级分割方法缺失、损耗大的难题,实现了标准化分级分割,分割产品冰温保鲜20天仍符合鲜羊肉品质要求,汁液损失率降低50%以上,增值在20%以上。

事实上,该成果一共包含了13项新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根据羊肉自身的加工特性,将其加工成最适宜加工的产品,有效地利用了羊肉资源,使其品质得到最大的发挥。据测算,运用新技术之后,一头羊按照加工适宜性加工至少能增加净利润20%以上。

国内专家认为,此项研究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的突破,大大推动了我国羊肉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该项目技术应用到我国四大肉羊主产区和羊肉加工前十强企业,推广到阿根廷、毛里塔尼亚等国家,产品远销马来西亚等10个国家,近三年新增销售额35.28亿元。

“羊肉加工技术的突破,一方面帮助养殖户、企业从中受益,推进我国羊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能让我们的老百姓吃到更加健康安全、丰富多样的高品质羊肉。”张德权介绍说,目前我国已有高品质羊肉新产品200余种,未来,因为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人们还能吃上更丰富更健康美味的羊肉产品。

风干羊肉是重要的深加工产品。只是,由于缺乏加工设备和标准,原来风干羊肉只能用大块肉来制作,羊肉的利用率低,品质不均匀,而且必须依靠手工,市场占有率不高,只有在牧区才能吃到。

经过多年努力,团队发明变频解冻—质构成型—人工模拟气候工业化风干技术,实现了风干羊肉全程自动化可控制,制定我国风干肉加工标准,研发出系列风干羊肉新产品,品质均匀度提高16.3%,增值20%以上。

生鲜羊肉只是羊肉初级加工产品,而因为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半成品调理羊肉,比如腌制好的羊排、一煎即可食用的羊肉串,但这种羊肉产品由于加工技术不完善、缺乏标准等原因,口感不好,羊肉品质也不均匀,货架期不长。

对此,科研团队不仅制定了我国调理肉加工标准,更是创制出了变压腌制—瞬时减菌—高阻隔包装成套调理调质技术。依靠这套全新的技术和设备,羊肉腌制的效率能提高25%,调质均匀度提高40.6%;研发出适合烧烤、微波等加工方式的高品质调理羊肉,货架期延长3~4倍,增值15%以上。

“羊肉产业要发展,必须解决加工的技术难题,提升产业附加值。”张德权感慨道。

除了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技术应用到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地,也成功促进了我国肉羊规模养殖,保障了羊肉稳定供给,累计带动120余万户农牧民增收,户均年增收约6500元,带动了包装、运输等行业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我们的技术使羊肉汁液损失率下降,这不仅减少了羊肉在加工环节上重量的耗损,也提升了羊肉的品质,降低了企业成本;而冷鲜羊肉货架期的提升,不仅延长了羊肉的保质期,还让消费者能吃到更新鲜易存放的羊肉。

针对我国羊肉分级分割——保质保鲜——深加工梯次加工技术缺乏的突出问题,首次系统解析了我国羊肉加工特性,创建了适合我国饮食习惯的羊肉加工技术体系。

未来,我国羊肉加工技术将继续创新,以提升羊肉品质、保障羊肉安全、丰富羊肉产品种类为目标,为羊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专家创新研制羊肉加工新技术,旨在提升羊肉品质与口感

项目承担单位:内蒙古xxxxxxxxxxxxxx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项目摘要

二、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三、市场需求分析

一、与项目相关的前期工作情况,现有技术基础和工作基础,包括前期所取得的成果或技术工艺情况

二、相关领域的试验及示范基地建设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羊肉产业存在加工标准化程度低、技术与装备落后、宰后损耗高、深加工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羊肉的加工品质,制约了羊肉产业的发展。”“羊肉梯次加工增值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德权向记者介绍,仅以生鲜羊肉为例,在屠宰后的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羊肉的品质劣变严重、营养物质和汁液流失巨大,达5%~10%。“如果以2015年我国羊肉产量441万吨来计算,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环节每损耗1%,就会增加几亿元的损失。”

目前,张德权和团队研制出的羊肉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已经在内蒙古、宁夏、新疆等肉羊主产区的多个龙头加工企业中推广和应用,效益显著。内蒙古的蒙都羊业原来只是一个作坊式的小企业,5年前年利润不足1亿元。5年后,综合应用了分级分割、调理、风干等加工技术,目前市值已达10亿元,并在新三板上市。而一项冷冻肉低温高湿变频解冻技术,不仅帮助草原金锋企业每年增值150多万元,还帮助云南东恒生产火腿从一年不到10万支,增加到30万支。“原来我们用的都是国外的加工设备,现在有了专家研发出来的自己的分级设备,精准率高,价格却只有国外设备的六分之一。”蒙都羊业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阐明我国羊肉加工特性与制品品质关系并构建数据库,创建中式涮制、烤制、酱卤、风干适宜性费歇尔模型,实现精准判别;制定我国羊肉分割、等级...

发展肉羊产业专题 我国专家创新研制羊肉加工新技术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加快推进肉羊全产业链建设研究 图解肉羊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现代肉羊生产几项关键技术的探究 肉羊规模化养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肉羊产业化经营存在问题与对策 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今后思路和对策 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今后思路和对策 肉羊产业发展的主...

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设备研制技术成熟.有的城市已建立城市肉类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实现了养殖、运输、屠宰、分割、销售全程的跟踪与溯源;我国城市区域基本实现 冷链 化。

因此, 开发能够保持解冻肉品质且经济实用的解冻新技术, 解决解冻过程中汁液流失、 氧化严重和质构劣变等问题, 对于肉类工业具有重要意义。穆国锋2 摘 要: 为了研究低温高湿变温解冻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该文研究了 低温高湿变温解冻工艺(试验组, 解冻...

数据显示,我国的羊肉产量现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产量的30%,但从初加工到深加工,生鲜到熟制的梯次加工技术缺乏,分割、调理、风干羊肉等高附加值产品匮乏,深加工率不足10%,鲜、冻胴体和二分体初加工产品占95%以上,年损耗高达数十万吨。

为解决我国羊肉加工上存在的一系列难题,2003年,张德权率领团队启动实施“羊肉梯次加工增值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围绕羊肉加工市场的主导产品展开研究,历经10多年努力,终于研制出一整套羊肉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2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