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中华鲟鱼苗培育:探讨鱼苗生长、繁殖及养殖技术

一、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苗种培育池可用圆形玻璃缸制成或采用正方形的水泥池,直径35m,深1.5m,池底坡为6%,水泥池壁和底部贴瓷砖,水深0.6m加0.9m,水温控制在20-29℃之间。进水采用喷淋和直接注水,排水为中心溢排水,根据水质及鱼苗情况每隔2-3d吸底排污1次,及时清除死鱼,每7-10d放水洗池1次。

中华鲟鱼苗培育:探讨鱼苗生长、繁殖及养殖技术
技术要点 具体要求
水温控制 20-29℃
水质 溶氧量保持在6mg/L以上,氨氮在0.5mg/L以下
饲料 蛋白质含量高,具有浓鱼腥味,粗蛋白含量在38%~45%之间

中华鲟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如果有好的水源,一般很少生病。笔者在昆山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培育中华鲟鱼苗时,较常见的有如下三种病症:1.烂鳃病;2.小瓜虫病;3.寄生虫病。

四、中华鲟的养殖技术

2.水花暂养

3月15日水花运到后,在投放前先进行调温,将装有鱼苗的氧气袋用清水冲洗后,放入培育缸中浸泡10~15rain左右。

鲟鱼鱼种培育技术一文,作者刘晓娜,梁佳宁。)

五、实践案例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培育鲟鱼苗采取先用活饵喂养一段时间,使鱼苗具备了一定体力和抗饥饿能力后,再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化。这样的投喂方式可提高鲟鱼苗的成活率。

中华鲟鱼苗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术要点。本文从鱼苗培育、苗种培育技术、鱼病防治、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对从事中华鲟养殖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中华鲟鱼苗培育:探讨鱼苗生长、繁殖及养殖技术
鱼病防治策略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培育鲟鱼苗的技术细节同样重要。配合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需要合理搭配,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对幼鲟的生长影响最大。饲料应具备颗粒大小适宜、营养成分丰富、易消化吸收等特点。饲养过程中要定期观察鱼苗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策略。例如,根据鱼苗的体长和体重,逐渐增大饲料颗粒的大小,满足其营养需求。

未来展望与解决方案

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华鲟鱼苗培育领域有望实现新的突破。未来,可以考虑引入更先进的生物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经验,也将对中华鲟养殖产业产生积极影响。针对当前的问题,如鱼病防治,未来可探索更多环保、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