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养殖苗种生产,涉及鱼苗培育、繁殖技术及生态养殖
在海洋渔业中,梭鱼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只是,梭鱼的养殖并非易事,其中苗种生产是关键环节。本文将深入探讨梭鱼养殖苗种生产的关键步骤,包括鱼苗培育、繁殖技术和生态养殖。
培育供催产用的优质亲鱼,是梭鱼人工繁殖的首要关键,是整个人工繁殖过程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只有在亲鱼性腺充分成熟的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催产措施,人工繁殖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土池培育梭鱼苗种:成活率揭秘土池培育梭鱼苗种的成活率:刚孵化的梭鱼水花下塘数量为85万尾,培养至28.5毫米时捕获的夏花有36万尾,成活率为42.35%。自20世纪60年代起,科研机构已开始对梭鱼进行人工繁殖与养殖试验。
实践证明,只有处于第Ⅳ期末的卵巢,经过一定的水温刺激,才能进入敏感期,才能接受这种外因的刺激。如若亲鱼没有培育好,性腺尚未成熟,或者未进入敏感期,即使再好的催产技术也无济于事,或者是很不理想。由此可见,亲鱼培育在人工繁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
的苗种生产,包括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两大步骤,前者又分为亲鱼培育、催产、人工诱导排卵、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过程,后者又分为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过程。
培养亲鱼:创造良好条件梭鱼苗种培育是整个水产养殖过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养殖效益的高低。只是,由于梭鱼苗种易受环境和水质影响,生产难度较大。
梭鱼的生长特点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生长适温范围为1℃~30℃,最适温度为12℃~25℃。梭鱼不仅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还可在淡水池塘、水...
梭鱼苗出膜后4天~5天开始平游,能主动摄食,就要适时将鱼苗放养于育苗池内,每亩放养8万尾~12万尾。目前大多采用鲤科鱼类的育苗技术,即在池塘中,通过施肥繁殖天然饵料,同时投喂商品饵料进行培育。
养殖户的挑战与机遇目前,养殖户竞相养殖,而天然海域捕捞苗种逐年减少,造成鱼苗短缺,故开展梭鱼的人工育苗及规模化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苗种培育的具体操作夏花鱼种的培育:初孵仔鱼尚未开口,主要靠本身卵黄囊的营养,孵出后4-5天的鱼苗,卵黄囊缩小渐消失。
催产剂的作用催产剂的作用只在于通过对卵巢等的刺激而促使卵球成熟分裂、滤泡破裂、排卵等一系列的反应。而能否发生这一连串的反应,则取决于卵巢能否接受这种刺激,即决定于催产时卵巢所处成熟状态这个内因。
种培育鱼苗种培育池的面积一般在15亩之间,水深,底质为泥砂土结构,池底平坦,要求保水性能好,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以利于进行池塘水体交换,养殖用水要求无污染,水质清澈,氧在4毫克升以上,苗的放苗时间一般在5月上中旬进行,根据进苗时间提前20天。
孵化管理孵化管理,包括鱼苗培育,二,孵化方法及管理1孵化缸流水孵化孵化缸由缸体和滤水罩等部分组成,一5,缸体可用陶瓷,白铁皮,钢丝网混凝土等材料制成,缸底呈圆锥形漏斗状,不宜过深,底部中央有一进水管,缸底进水,其下与橡皮管相连,有较高压力的水经可控制管道。
池塘条件一池塘条件池塘选择面积为4亩10亩,水深1米1,5米,池底淤泥深15厘米,鱼池的位置要背风向阳,呈长方形,坡比为1212,5,鱼池要靠近水源,排灌通畅,水质清新,水量充足且无污染,鱼池清整苗种入池前20天,选。
步骤 | 内容 | 时间 |
---|---|---|
亲鱼培育 | 选择完好无伤的个体作为亲鱼 | 秋季或初冬 |
鱼苗培育 | 在池塘中通过施肥繁殖天然饵料 | 孵出后4-5天 |
种培育 | 在15亩池中进行 | 5月上中旬 |
梭鱼苗种生产作为生态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养殖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对梭鱼苗种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未来的发展中,梭鱼苗种生产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