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养殖扇贝,提高保苗成活率是关键

一、选择适宜的保苗池塘

池塘以东西走向长方形结构、沙底或硬质底为宜,储水深度在1.5米以上,盐度在35‰以下,外海水源无污染。池塘进水前,要彻底清除池底污层,并进行充分曝晒。

养殖扇贝,提高保苗成活率是关键

禁止在保苗池塘放养大规格底栖鱼类或其他需要大量投饵的品种,防止池水污染。

二、重视水质调控

扇贝入池前10天-15天进水60厘米-80厘米,进行施肥肥水,每立方米水体施氮肥量3.5克,磷肥施用量视情况而定,一般为氮肥的1/10左右,饵料密度控制在5万-20万个/毫升。

入苗前4天-5天逐渐将池水加至最高水位,透明度70厘米-80厘米为宜。若透明度过大,在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采用投量少的方法及时追施无机肥料。

若透明度太小,饵料密度过大,在扇贝苗入池前数日,应适当加大换水量,使水质清而不瘦,肥而不老。

稚贝出库时,要仔细选择规格均匀、附着牢固、密度适宜、投附着基时间在15天以内的稚贝保苗。

育苗场的水质条件应与保苗池的水质基本相同或差异较小,一般池塘水温稳定在13℃,可入池保苗;幼虫培育水温不得高于规定水温。

四、适当提高稚贝出库规格

一般稚贝出库规格为500微米,将规格提高到700微米-800微米,可极大提高保苗率。

五、严格装、运苗操作规程

装袋人员要进行岗前技术培训,操作时动作要熟练,尽可能缩短装袋时间。用聚乙烯线将附着基吊到袋口,避免多层卷叠和积压摩擦,导致伤苗。

适宜在凌晨或晚上运苗,运输途中要注意密封、保湿和降温,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六、合理确定保苗密度

一般每亩可利用水面保500微米稚贝不超过1亿粒,每袋装苗不超过3万粒。因为稚贝出库规格的增大,适当减少装苗粒数。

七、使用双层网袋和圆形网袋保苗

双层网袋保苗出库时将稚贝装入规格20目-30目聚乙烯网袋中,外罩40目-60目网袋。入池10天左右,袋内贝苗已长大,将外袋去掉,并将内袋外侧的稚贝装入40目网袋中暂养。

圆形网袋保苗系20目和40目聚乙烯网片缝制成圆柱形,底部直径200毫米、高280毫米-300毫米,内置一个圆柱形塑料框架,直径185毫米、高60毫米。

八、强化日常监管措施

充分拉紧浮绠,适当增加苗袋坠石,减少网袋摇摆,坚持巡池,防止网袋绞缠及断架、断绳、掉石现象发生,只要网孔堵塞不严重,不必刷网。

九、适时分苗下海育成

保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保苗20天-25天,稚贝规格达到3毫米左右,即可分苗下海,转入中间育成阶段。

下海时间应选择在风平浪静的天气,避免干燥和阳光直射,以早晨和傍晚进行为好。

了解了养殖扇贝,提高保苗成活率是关键。,再深入了解扇贝养殖:保苗成活率提升策略。

在扇贝养殖过程中,维护水质是保障苗种成活率的首要任务。我们的实践表明,池塘的清洁程度直接关系到水质的优劣。例如,在山东省文登市滩涂养殖开发公司,我们通过定期清理池塘底部,清除污物和有害生物,确保了池塘水质的清洁。此外,我们在扇贝入池前10至15天,逐渐加水至60-80厘米,进行施肥水,通过控制氮肥和磷肥的用量,以及调整饵料密度,实现了水质的平衡和优化。

养殖扇贝,提高保苗成活率是关键
稚贝挑选:规格与附着基选择的重要性 运输与密度控制:减少运输损伤,优化保苗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