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返乡大学生利用所学种梨,助力家乡农业发展

隆平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智慧农民2019-12-01 16:30:22 大学生返乡种梨记 科学百科分享到 重磅推荐 视频简介 来自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80后小伙子张庆荣,种了两种梨,一个个头大,一个特别甜,靠着这两种梨,他的年收入达到了上百万元,可是最初他在接手父亲梨园的时候,梨的价格还不足一元一斤。张庆荣又是如何种出这些备受欢迎的梨的呢?本视频就介绍张庆荣的种植之路。

返乡大学生利用所学种梨,助力家乡农业发展

意见反馈 联系电话010-63581731 版权所有:中国科协京ICP备16016202号-1

杨大可:从城里到乡里的创业之旅

杨大可不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却是第一个放弃城里工作、回到村里创业的年轻人。为了保证产业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

1999年,杨大可刚从四川大学应用电子系毕业,就被成都一家通讯公司录用。走出大山跳出“农门”,是许多山里娃的梦想。就在家人为他能在城里扎根感到高兴时,杨大可却决定:辞掉工作回老家创业。

着手在发展梨产业下....于是,他追加投资30万元,装修总部店铺,拓展连锁经营模式助力魏县鸭梨烤梨连锁店走出邯郸、走向全国,初步预计连锁店一...

为帮助乡亲们买到便宜的化肥,杨大可垫资3万余元,从新县城购回果树专用肥料32吨,满满两车肥料从县城运到无量村。之后,他又多次前往万州购回了农资农药,仅这两项,就为乡亲们节约资金3000多元。

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家乡脱贫致富

2006年,杨大可开始无偿向村民传授梨树种植技术。那一年,他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还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如今,41岁的杨大可已是云阳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会长。“这几年村里发展得很不错。”杨大可说,云阳县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已经带动476户村民发展梨树种植,无量山上梨园的年销售总收入已达到1200万元。

“多数村民多年靠山吃山,手里哪有钱来承包土地种梨?他们担心没有技术,害怕见不到效益、钱打了水漂。”杨大可动员乡亲们都来种梨,主动与村民签订承包协议:他将种苗提供给村民,实行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成活率不低于95%,挂果后村民再付种苗款。

十多年前,双土镇无量村是云阳县最贫困的山村。如今,海拔1000多米的无量山上,梨树漫山遍野,村民们纷纷尝到种植梨树的“甜头”,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这一切都是因为杨大可,从四川大学毕业的他放下城里的工作,回村带领村民致富创业。2006年,这个当年的高材生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杨大可说,自己曾多次去成都龙泉驿游玩,那里的特色观光农业,让他大开眼界。他想到爷爷曾说过,越是贫困落后的地方,越需要技术和人才。解放前毕业于武汉大学农业系的爷爷,就回乡种过梨树,家里至今还有几十亩梨园。“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为何不回老家干一番事业?”杨大可想。

杨永琼:勇敢追求梦想的返乡女大学生

10年前这里还是荒无人烟,但回乡大学生杨永琼靠自己的双手让这里旧貌换了新颜。一次,她偶然在网上获知大果水晶梨从韩国进入中国市场,口感很适合城里人,亩产可达2500公斤,她兴奋极了,回乡种梨干一番事业的想法涌上了心头,但她和男友的双方父母都坚决反对,亲朋好友也轮番劝说。2000年12月,杨永琼和丈夫承包了营盘岭288亩荒地,开始她种梨的梦想。

近日,大学生王少甫返乡创办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这群返乡助农的大学生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带动着更多大学生走进乡村,扎根乡村,发挥聪明才智,帮助农民增产增...

2003年,无量村梨树种植初具规模,面积达到2000亩,水果批发商排队上门收购。2005年,杨大可注册了无量山第一个品牌“大可牌”水晶梨。

农广天地:大学生返乡种梨记 我来说两句 分享

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上海打拼,但骨子里对家乡的牵挂,让陈俸婷毅然决定回到简阳开启创业新篇章。近日,90后返乡创业青年陈俸婷说。在拓宽红皮...

2000年,杨大可毅然辞去工作,回到老家当农民。白天,他和父母上山开荒、除草、打窝;晚上,抱着书自学梨树种植技术。一个月后,后山的荒坡开垦出来了。杨大可向亲戚朋友借款5万多元,跑遍湖南、北京、吉林等十多个省市,引进了300多个梨树品种,带动村民一起种植。

对返乡大学生利用所学种梨,助力家乡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有了认识后,再研究梨园新秀:返乡学子助农增收新路径。

返乡大学生利用所学种梨,助力家乡农业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