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丰收,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12月8日,本是农闲时候,霍山县诸佛庵镇小堰口村的村民们却忙活了起来。村民吴克霞带着挖笋专用的小铲子来到自家的竹林,仔细观察了一番周围的土地,一铲子下去,刨了几下,挖出了一根漂亮的冬笋。
2月19日开始,品牌馆上线春笋,同步发动杭州地区邮政线上线下销售。富阳雷竹笋面积有4万亩左右,其中实施覆盖早出的面积有近5000亩,预计今年早出春笋产量将达...
诸佛庵镇的冬笋赶上了“互联网+”浪潮,当地三河村专门做电商生意的村民刘波最近也为冬笋忙了起来。“网上售价10元/斤,5斤装包邮,今年才上市几天就已经卖掉几百斤了。”刘波说。因为储存不易,为了保证质量,刘波都是接到订单之后再让当地村民上山挖笋,当天货当天发。
“今年产量高,冬笋的价格比不上去年,不过希望通过电商渠道,靠走量有一样的收入。”60多岁的熊远志也学着在微信朋友圈里宣传起合作社的冬笋。“今年才刚刚开始,互联网上冬笋的预定量就已经超过传统渠道了。”熊远志说,合作社专门销售竹笋的网站,也在紧锣密鼓地组建中。
今年冬笋长得好,从12月到春节前后,挖掘时间长,并且可以反复挖掘,预计合作社冬笋产量将在2万斤左右。而当地村民也尝到了挖冬笋的甜头,“只要经验足,手底勤,冬笋一年挖个万把块钱是没问题的。”吴克霞说。
竹笋产业:自然馈赠与经济价值的融合新笋萌出 “春雷唤醒土壤中的生命 春声过后的第一波笋称作雷笋” 《舌尖上的中国II》对雷竹笋的描述 让人记忆犹新 雷竹笋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美味佳肴 脆嫩爽口、鲜美无比 不管男女老少,皆视之为珍馐 明月村作为蒲江竹产地,以雷竹笋为代表的竹产业始终占据着明月村农业产业的头把交椅。截止2022年,明月村已有8000亩雷竹的种植规模,年产笋2400万斤左右,产值达到6000余万元
”在富盛镇倪家溇村春笋临时集中销售点,村民们一边整理着刚采从车上卸下的春笋,一边和买客进行着讨价还价。富盛几乎家家背后都有竹林,每年清...
红网时刻新闻4月29日讯暮春时节,大山里的小竹笋借着春雨的滋润悄悄冒头。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小春笋就销售了将近2万斤,约合4000...
明月村旅游合作社每年还会举办以笋为主题,融入书画、诗歌、音乐等艺术类的活动,线上同步播出,现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雷竹春笋艺术月活动,吸引...
宜章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承办企业——宜章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执行机构“宜章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春笋尝鲜好时节疫起助农促增收”活动,利用服务中心电商平台+电商直播+短视频+电商村级站点的运营模式,打出一套电商助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组合拳,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宜章小春笋销往全国各地
一场场春雨滋润下,越城富盛春笋初冒尖尖角,富盛镇的山民们也在嫩笋的成长中忙了起来。连日来,山民们不断穿梭在竹林与市场间,为笋市的兴旺挥洒着自己的汗水。据统计,自开市来,越城区富盛镇平均每天能售出近十万斤的春笋。 在越城区富盛镇文山村的大竹园内,村民王金表正和同伴们卖力挥舞着锄头,
活动期间,在桐梓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举办了“娄山关”方竹笋等桐梓县系列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集中展示展销活动,来自当地的430多种农产品琳良...
自2013年以来,当地政府大力宣传“一竹三笋”的种植技术,冬笋这种冬季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逐渐被当地人重视起来。所谓“三笋”,指的是冬笋、春笋和鞭笋,其中销量最大的是冬笋。
近日,竹笋丰收线上线下销售红火。竹笋是中国传统佳肴,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 霍山县小堰口村竹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熊远志告诉记者,今年冬笋丰收,上市半个月,已经卖掉2000多斤,主要销往上海、蚌埠和淮北,每斤能卖七八元,春节的时候价格还有上涨空间。
“今年冬笋丰收,保守估计冬笋产值能达到1000万元以上。”诸佛庵镇相关负责人杜芳宏说。除了“三笋”,诸佛庵镇还积极开发笋干等竹笋加工食品,预计也能在今年冬季开始逐步推向市场。
活动当天,山下乡党委、政府领办的产业公司与十余家相关电商企业、竹笋加工企业现场签约,就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达成合作意向。乘着电商引...
诸佛庵镇15万亩竹海毛竹储蓄量达到3000万根,但长期囿于传统观念的限制,村民并没有挖掘、食用、销售冬笋的习惯。
每斤能卖七八元,春节的时候价格还有上涨空间。
简单了竹笋丰收,线上线下销售火爆,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现在展开竹笋热销:线上线下融合新趋势的话题。
30岁出头的华茜,通过淘宝、快手等平台帮助贵州农民销售农特产品,如竹笋、糯米酒和朱砂等。2016年底,华茜将公司转型升级,通过线上电商加线下实体店,助力农民增收。
熊远志表示,合作社正在筹备专门的竹笋销售网站,以更好地推广和销售竹笋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